清新明快的青年群像电视剧
在复苏期的中国电视剧作品中,描写青年群像题材的尤其亮眼。如根据张洁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有一个青年》,由中央电视台于1979年录制,获第一届(1980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奖(后于1983年正式定名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用“清新明快,催人向上”来评价《有一个青年》是非常贴切的。所谓“清新明快”,是就其美学风格而言。毋庸讳言,作为中国新时期刚刚开始的一部电视剧作,在审美形态上的稚嫩是难免的。但这种稚嫩,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纯朴可信,绝无东施效颦、食洋不化之嫌。张洁的小说,就带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复苏之初时的忠实于生活的审美品格,蔡晓晴将其搬上荧屏后,使这种审美品格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里由文学语言到视听语言的转换,内在的现实主义品格并未变化。在叙事上,明白晓畅,严格遵循着生活本身的逻辑和人物的性格、情感逻辑;在时空观念上,仍然按现实主义的传统进行艺术构思;在节奏上追求朴实明快,全剧给人以“清新明快”的审美感受。当然,由于稚嫩,对于个别细节的设计,如顾明华在剧首与剧尾对待冰棍纸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处理,还带有明显的人为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此剧关于顾明华形象的塑造,已开始自觉地注意到匡正过去较长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创作中流行的那种单向审美的局限。编导既注重充分表现顾明华精神世界中积极向上的方面,也不掩饰“文革”岁月给他灵魂留下的严重创伤。因此,荧屏上的顾明华形象是立体的,而非扁平的。他既追求科学、追求文化,有着不懈的进取精神,又确实存有“文革”岁月留给他的相对落后的行为。这是现实主义审美精神在电视剧创作中得到深化的一种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顾明华形象的审美创造可以看成是后来的荧屏上出现的当年青年形象系列(如《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刘思佳、《蹉跎岁月》中的柯碧舟等)的良好发端,其美学价值不应低估。
所谓“积极向上”,是就其历史内涵而言。《有一个青年》与同期问世的一批被称为“伤痕文艺”的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直面人生,而且更注重开拓未来,激人向上。顾明华这一形象当然还不能说已堪称艺术典型,但他却具有帮助当今的和后世的人们正确了解和认识经历过“文革”的一代中国青年的典型意义。他身上自然也带有“伤痕”,但不叫人伤感,因为他身上同时注入了强烈的新时期的理想主义光彩。正如顾明华在剧末发自内心的声音:“尽管历史迟至今日才给我们机会,但我们珍惜它,绝不放过它!当我们不得不与小学生一起向前迈步时,这种智力上的畸形发育给我们当中许多青年带来了变态心情,带来了粗鲁和不文明行为……但我有一颗追求向上的心!”青春是充满理想、充满智慧和充满力量的。青春必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发光。
与《有一个青年》一样,电视剧《女友》以反映刚刚从十年浩劫中走过来的当代青年的爱情与事业追求而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注目。电视剧《女友》根据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由河北电视台在1980年录制,获第一届(1980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奖一等奖。《女友》的历史内涵,在时间跨度上,延伸到“文革”中当代青年的经历。而其批判的锋芒,显然如同期问世的不少文艺作品那样,集中指向“文革”时期的社会矛盾。虽然《女友》产生的社会反响可能不如同期问世的题旨相同的话剧《报春花》那样强烈,这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倘若在20世纪90年代,话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则很难与电视剧相匹敌,但《女友》对反动血统论的控诉与批判也是颇有力度的。如果说《报春花》着力塑造了一位受到反动血统论迫害的、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女青年工人形象,那么《女友》则塑造了一位受到反动血统论迫害的、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的男青年医生形象。剧名虽为《女友》,但第一主角却是作为“女友”的另一方的于诞华。“文革”中反动血统论对他的迫害,不仅表现在其父被打成“反革命”、他一落千丈沦为“反革命”的后代之后,而且表现在这之前他处处以“高干子弟”自居、其灵魂受到了腐蚀。这在当时,体现了文艺作品对反动血统论批判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于诞华形象的认识价值,在同期同类的青年形象中,自有其独到之处。而寒眉的形象更多地富于理想色彩。这位普通的青年女工,敢憎敢爱,通体透明。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和当代青年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当诞华于危难中,她献上了珍贵的友情;而于父复职后,于母以“门阀观念”(实际上是又一种形式的反动血统论)对待她。她为了自身人格的尊严,拒登于家门。这一切,都闪烁着社会主义新人的夺目光彩。
毋庸讳言,《女友》作为中国新时期电视剧创作的首批佳作之一,在编、导、演、摄、剪、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够成熟之处。编剧在情节设置和构思上,人为的意念痕迹时有所见(如“于父训子”“小文相约”“突然抄家”等都同时发生在一个晚上)。导演在叙事上是流畅的,但过于着重事件的交代,缺少真实感人的细节,影响人物形象的性格化程度。而且,摄像、录音、剪辑的手法都显得单调,缺乏创造性。尽管如此,《女友》仍不失为中国新时期之初电视剧创作的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