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是中国的原创概念
首先,从概念的内涵来看,“电视剧”是我国的一个原创概念。根据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的导演胡旭回忆,由于《一口菜饼子》的表现形式“既不同于舞台剧演出实况转播,又不像是电影那种样式,当时不知该叫什么名称,我就说叫它电视剧吧”[5]。又根据早期电视剧主要编剧之一曹惠回忆,当时从事电视剧艺术创作的主创人员没有一个人看过电视剧,更没有一个人从事过电视剧创作。因此,“电视剧”这一名称的由来便从“适合广播播出的戏剧”叫广播剧,“适合舞台演出的戏剧”叫舞台剧得来,于是,当时的创作者们就将适合电视播出的戏剧叫作“电视剧”了。当然,电视剧这样的艺术样式第一次出现并不是在中国,因为先于1958年中国的首部直播剧,国外已经早于中国20年开始播出电视剧了,只是当时各国之间并没有统一的名称。在英国,电视剧被称为电视台戏剧;在美国,有电视戏剧和电视电影两种名称;在苏联,叫电视故事片;在日本,则叫电视小说。
值得说明的是,“电视剧”这一概念,在中国诞生之时就有着特定的含义。就是指:“在电视演播室里演出的戏剧经过多机拍摄镜头分切的艺术处理,运用电子传播手段,通过电视荧屏,传达给观众的特定的艺术样式,其艺术创作主要以戏剧美学作为支撑。”[6]换言之,只有这样的电视节目才能叫作电视剧。其主要特征是:“遵循戏剧的模式,以戏剧的美学概念为支撑点,以戏剧的矛盾冲突为基础,采用戏剧式的结构原则,具有开端、纠葛、发展、高潮、结局等要求,遵循时间、地点、动作同一的‘三一律’,戏剧情节高度集中,带有较强的舞台假定性。”[7]电视剧的叫法就这样正式使用并延续下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名称。
其次,电视剧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电视剧主要表现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表现华夏子孙的喜怒哀乐,展现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奋斗与挫折,表现个人之间以及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与矛盾,反映中国社会的时代精神面貌。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美塑人,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在社会公共领域里传播的任何艺术,无论以何种形式都被赋予一定的使命。不管是音乐、绘画、文学作品,还是戏剧、戏曲,再到电影、电视剧、广播、电视节目,在强调艺术本体的同时,必然要求对大众精神领域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以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为基础,以审美为路径,最终实现文化自强。而电视剧以其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丰富性、受众的普遍性,势必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因此,电视剧理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以独特的精神内蕴和美学面貌面向全世界。中国观众之所以喜爱电视剧,从中国文化的传承方式、对艺术的欣赏习惯等方面都能找到其根源。“电视剧在创作上接近于章回体小说,在风格上接近于评话,在演出形式上接近于连台戏本,这样的长篇连续故事特点是在宋代评话、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流传中形成的。”[8]同时,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连续化故事源源不断的素材来源,也是电视剧在中国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我国电视剧作为当代民族文化的独立形态,由两方面因素使然。一方面是电视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我国电视剧产生的年代,市场经济尚未建立,也就是说,我国是先有了相当长的一段电视剧创作发展史,然后才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商业广告,这使得我国的电视剧从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一种独立的节目而存在。从直播剧开始,就继承了我国民族文化对戏剧、文学所赋予的使命,以严肃的创作态度和较高的艺术品位,参与了我国社会主义各阶段的文化建设,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9]另一方面,我国的很多电视剧取材于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并且有许多编剧原本就是文学创作者,这些编剧中的大多数人秉承着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透过现实的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现实中存在的假恶丑,从而在艺术上达到求真、向善、求美的艺术境界。因而,中国电视剧先天继承了民族文化中的许多优良传统。
作为当代民族文化独立形态的电视剧,具有深厚的文化思想土壤。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品格,是华夏子孙找到自身民族认同感的精神支柱,是华夏子孙不能丢失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文化涵盖精神信仰、哲学观念、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的各个层面,是一棵生机盎然的大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醇厚的文化基因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业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何为‘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什么?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辨析,是弘扬的前提和基础。”[10]习近平提出了四个“讲清楚”,即“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11]这也是如何对传统文化作当代表达的指导思想。
在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滋养下,中国电视剧已经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娱乐、商业为主导的电视剧发展道路,并且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品牌。随着我国电视剧市场的持续繁荣与发展,电视剧出口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产剧的海外营销大多集中在东南亚部分国家、日本和韩国,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如今,国产电视剧的出口已经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地区和日韩等国在文化上与中国有相近之处,因此更易于接受中国电视剧,是国产电视剧长期以来最大的海外市场,销量几乎占据了全部出口份额的三分之二,而非洲地区近年来则成为中国电视剧最有潜力的新兴市场。”[12]
近年来,我国国产电视剧出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多,题材更加丰富,由以往以历史题材为主转变为以现实题材为主。电视剧出口规模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表现题材的多样化。古装剧,尤其是历史剧、武侠剧继续受到海外市场青睐,稳居出口霸主地位。比如,具有传统历史正剧风格的古装剧《琅琊榜》在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播出;《甄嬛传》被美国编辑团队大胆剪辑成每集时长为90分钟的六集美版短剧播出。随着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出口数量和金额也大幅增长。比如,近些年在国内受到热烈追捧的《爱情公寓》《何以笙箫默》《伪装者》《虎妈猫爸》等,也都成为国外购片商追捧的对象。电视剧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在海外播出之后,电视剧内容表现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艺术内涵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同时,这种出口现象也说明国际观众对中国电视剧创作的肯定,促进了我国电视剧创作者积极参与到跨国文化传播中去,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播出去,充分展示了我国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