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社会、深层矛盾,反腐题材创作审美化提高

四、深入社会、深层矛盾,反腐题材创作审美化提高

反腐倡廉、公平法治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腐败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全面深化的改革进程,中国政府在治理腐败问题上不断探索,特别自2012年11月起,中共中央开始加大反腐力度。电视剧作为拥有最广泛观众的艺术形式,理应发出时代之声、人民之声,展现我国反腐事业取得的成就。在中国电视剧史上,警匪剧、反腐剧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2004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电视台黄金时间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涉案题材电视剧”,这一规定虽主要针对那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涉案剧,但也对整个反腐剧、涉案剧的创作和播出产生了影响。直至2014年,涉案剧、反腐剧重新登陆黄金时段,这类题材的作品才又逐渐增多。新世纪我国出现了如《大雪无痕》(2001)、《忠诚》(2001)、《省委书记》(2002)、《云淡天高》(2002)、《黑洞》(2002)、《雷霆出击》(2002)、《红色康乃馨》(2003)、《忠诚卫士》(2003)、《至高利益》(2003)、《绝对权力》(2003)、《天地粮人》(2006)、《远山的红叶》(2010)、《湄公河大案》(2011)、《国门英雄》(2011)、《国家审计》(2014)、《人民检察官》(2016)、《国家底线》(2016)、《人民的名义》(2017)等反腐佳作。这类作品匡正了公职人员中的不正之风,弘扬了历史前进的精神正能量,使反腐题材电视剧逐步发展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电视剧类型。

《大雪无痕》围绕市委张秘书被枪杀的“12·18”大案,牵扯出该市的反腐斗争,通过职工下岗、国企改革、官场角逐、官商勾结等事件表现了经济转型期各阶层人们的心理欲求与人生境况。电视剧不满足于对腐败行为的表现,而是深入腐败问题的根源,探讨一个优秀的人因何堕落为腐败分子。剧中塑造了周密这一典型的贪官形象:出身贫寒、吃苦耐劳,靠自己努力一步步奋斗到松江市副市长,他曾想干一番事业,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但最终没能抵抗住金钱的诱惑,走上腐败堕落甚至杀人灭口的犯罪道路。周密的形象有着清晰的历史轨迹,剧中并未一味强调周密贪污,而是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他的奋斗史和他与丁洁的爱情故事。该剧表现了反腐倡廉的主题,情节性、故事性、悬念性很强,戏剧冲突激烈,人物内心世界刻画细腻,对社会负面现象的揭露和批判十分有力,弘扬了社会正气,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红色康乃馨》以某钢铁企业集团巨额国有资产流失案的侦破过程为背景进行创作。剧中,青年律师周若冰在洗刷警长刘志明嫌疑时,目睹了表妹徐晓晴被钢锭砸死,周若冰放在死者身上的白菊花被神秘人偷换成红色康乃馨,这激起了周若冰心底的疑惑,通过调查,揭开了真相背后的秘密。该剧营造了很好的悬念氛围,大案套小案,主人公在层层剖析中不断解开小案谜题,直至大案水落石出,整个过程戏剧张力较强,剧情扣人心弦。剧中反面人物蓝思红、裴振庆都曾被视为反贪英雄,他们隐蔽性极强,属于高智商犯罪,他们所谓的“金色晚年计划”揭示了部分临退休干部的心理,具有较强的反思意义。剧末强调“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可怕的,一长制,家天下,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实际是呼唤通过健全的法律制度对腐败进行约束,以制度管人,依法治罪,让人不能腐败、不敢腐败,进一步突出了电视剧的主题。

《省委书记》讲述了以省委书记贡开宸为代表的三代省委书记的故事,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他们面对信念、事业、良心、家庭、情感、挫折和失误所表现出的激情和英雄主义悲壮。该剧无论是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都不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人物,如省委书记贡开宸就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现实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他遇到困难时心平气和了解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甚至大胆起用曾经告他状的人。他有时语言幽默风趣,反映出共产党高层干部的为人处世风格。该剧摆脱了以往反腐题材地区性、小事件的局限,而以“省委书记”这一直通中央的高层领导展开反腐倡廉的论述,最后省委副书记宋海峰的落马也是这类题材反面人物身份和层次的一种突破。此外,剧中展现的与德国公司合作的情节,反映了中国进入WTO后所面临的挑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意义。

《人民检察官》以真实案例为基础,讲述了燕都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公诉处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故事。在人物形象上,该剧塑造了反贪局副局长方大庆和公诉处处长夏静茹清正廉洁、沉着断案、惩恶扬善的公职人员形象。同时,也描述了年轻检察官陈晨、于跃龙、周雯雯等人在办案过程中,经受了恋爱、收入、住房等现实问题的磨砺,最终实现了职业与生活上的双重成长。反派人物金铭山在剧中也具有多重身份,他对侄女夏静茹、对妻子、对情人、对属下的态度显露出他性格的多面,他“文人雅士”的表面与其滥用权力的狠毒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故事情节上,该剧通过“李瑞军杀人案”“红旗路爆炸案”“猎狐2014”等扣人心弦的事件叙述了反腐的艰难过程。王顺冤案昭雪,李瑞军难逃法网,金铭山罪有应得,都让观众看到了邪不压正,增强了对反腐倡廉必将迎来胜利结局的信心。该剧紧扣时代热点,入民心、接地气,让广大观众增强了对习近平号召的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反腐调查的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在人物塑造上,该剧对反面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这得益于创作团队对近几年反腐真实案例的汲取。正面人物中李达康的形象也并非脸谱化的“高、大、全”,而是有血有肉、贴近生活的。他工作认真、有抱负,但GDP的压力和以前的经验让他害怕反腐行动会影响投资者对汉东市的信心;他跟妻子貌合神离,得知妻子谋取不当利益时毅然选择站在正义的一边,内心却也痛苦挣扎。在叙事上,剧中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的离奇车祸增强了故事悬念,以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与以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的过程,增加了该剧的矛盾冲突与戏剧张力。《人民的名义》展现了反腐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引起了全民观看的热潮,为此类题材的创作提供了新经验。

综上所述,21世纪以来,我国现实题材作品有的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有的聚焦于现实英模,彰显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有的描述了农村的发展进步、农民的思想变化,突出了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巨变;还有的紧扣时代热点,表现反腐倡廉、匡正社会风气,给人民以信心和力量。总体来说,新时期的十几年来,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生动地展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

【注释】

[1]数据源于张海涛、胡占凡主编:《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

[2]丁俊杰:《对制播分离的解读与思考》,《当代电视》2010年第3期。

[3]孔令顺、刘霞:《分离抑制或合一:视频制播模式的双向互生》,《现代视听》2014年第12期。

[4]《赞中国梦想融传统文化求创新发展——2014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摘编)》,《中国艺术报》2015年月10日。

[5]老井:《一天一集的〈闲人马大姐〉》,《黑龙江日报》2000年6月21日。

[6]李胜利、李烁:《2012年中国热播电视剧盘点》,《当代电影》2013年第12期。

[7]数据来源于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8]杨慧、尹鸿:《跨入两栖时代:2016年中国电视剧观察》,《电视研究》2017年第3期。

[9]胡家龙:《绚丽多姿的艺术景观震撼心灵的时代旋律——2001年电视剧创作回眸》,《人民日报》2002年3月3日。

[10]《在严谨创作中勇于突破创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研讨会综述》,《中国电视》2011年第4期。

[11]林玉箫:《民族团结铸就长征伟大胜利——评电视连续剧〈彝海结盟〉》,《中国艺术报》2016年11月7日。

[12]李城、欧阳宏生:《21世纪中国谍战剧的文化生成》,《现代传播》2013年第1期。

[13]魏南江:《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章。

[14]檀秋文、彭婧贻:《从意识平台宣传到娱乐性追求的蜕变——20世纪80年代反特片研究》,《当代电影》2008年第9期。

[15]陈伟华、张婷婷:《浅析谍战剧〈麻雀〉的艺术特色》,《中国电视》2017年第2期。

[16]郭沫若:《郭沫若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509页。

[17]王昕:《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与美学精神》,《当代电影》2005年第2期。

[18]王昕:《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与美学精神》,《当代电影》2005年第2期。

[19]孙宏华:《2002年中国电视剧回顾》,《当代电视》2003年第3期。

[20]王文杰:《〈成吉思汗〉导演阐述》,《中国电视》2004年第11期。

[21]欧阳宏生:《多样化的题材·多元化的风格——2006年中国电视剧创作综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1期。

[22]韩业庭、李蕾、鲁博林:《古装传奇剧〈芈月传〉缘何热播热销》,《光明日报》2016年2月6日。

[23]唐忠敏:《安居、安心、安天下——评电视剧〈安居〉》,《当代电视》2017年第1期。

[24]王伟国:《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评电视剧〈马兰谣〉》,《中国艺术报》2016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