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引领大众文艺
2025年09月26日
第一节 电视剧引领大众文艺
虞集有言,“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绝艺足称于后世。”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在经济领域的转轨带来了意识形态、文化思潮的变迁。这些变迁促使经过30余年的探索正在步入成熟的电视剧艺术,成为这一时代人们精神面貌与生存状态的艺术载体与文化场域。这一时期的观众,不但需要透过荧屏了解社会重大问题,进行文化精英式的反思活动,而且需要通过影像寻味百姓平凡生活,表达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与理想追求。
精神需求的日益高涨是促使电视剧艺术进一步走向大众心灵的“消费动力”。相应地,电视剧创作者经过了向话剧、文学和电影学习之30余年的经验积累,进入了厚积薄发的创作高峰期。在主题论、人物论和形式论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审美形态上日臻成熟。也就是说,创作者的艺术探索成为电视剧发展成熟的“生产动力”。由创作端的“生产动力”与需求端的“消费动力”共同推动,诞生了一批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名作,如《渴望》(1990)、《围城》(1990)、《南行记》(1992)、“农村三部曲”之《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1988—1993)、《北京人在纽约》(1993)、《我爱我家》(1994)、《三国演义》(1994)、《苍天在上》(1995)、《英雄无悔》(1996)、《水浒传》(1998)、《牵手》(1998)、《紫荆勋章》(2000)等。这些作品共同支撑着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荧屏,也成为电视剧时代大众“文化宝塔”的重要支柱。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促使电视剧成为引领时代文艺的主流形态,这些作品中也蕴含着20世纪90年代电视剧创作的诸多智慧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