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的意义
刘少奇(中国)
(1947年9月13日)
最后讲几句。实行这样的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整顿党,整顿作风,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为了把土地改革这一基本任务完成。解决土地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几百万几千万人的问题,就全中国来说,是几万万人的问题,这直接是农民的利益,同时也是全民族的利益,是中国人民最大的最长远的利益,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只有发动群众,彻底进行土地改革,把党整纯洁,才能战胜蒋介石。我们解放区有一万万五千万人口,蒋管区有三万万多人口,比我们多,但蒋介石那里农民没有翻身,在反对他,在他的脚下安了“磙子”。我们这里农民翻了身,我们脚跟站得更稳了。这样,就将使我们与蒋介石在力量对比上发生根本的变化。他那里有三万万人,但没有人拥护他,还反对他;我们有一万万五千万人,群众自动参军参战,人力、财力、物力是无穷的。晋冀鲁豫那里,刘、邓带走五个纵队,又组织五个拉走了,现在又在组织五个,几十万人参军。负担问题也是一样,农民翻了身,生产提高,从前出三斗公粮还嫌重,现在出六斗也愿意。只要一万万五千万人翻身,我们的力量就比蒋介石大,后备力量就比他大得多。晋冀鲁豫现在仅有七百万人彻底翻身,即有那么大的力量,我们今后搞他七千万或两个七千万,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呀!中央苏区过去只有二百多万人口,几个县的土地改革搞彻底了,支持了多年战争,抵住了蒋介石,直到现在还在那里搞。土地改革搞彻底,群众发动好,力量是无穷尽的。几个县搞好就有那么大的力量,我们搞他成百个、成千个县,农民都起来革命,蒋介石有什么办法?天王老子也没有办法。解放区搞好了,蒋管区群众也要起来。解决力量对比关系,就要实行土地改革。蒋介石靠美国,我们是靠老百姓。但靠老百姓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就是反对地主,平分土地;第二个就是民主,不准许站在人民头上屙屎撒尿。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做到,做不到就不像个共产党的样子。实行土地改革是争取爱国自卫战争胜利最基本的一环,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我们有信心能做好。大体上半年可以完成一个大概,以后再仔细搞。我们党内虽然有些不好的现象,要洗刷、批评,但多数同志是好的、忠实于人民的,因而是一定能够胜利完成土地改革,一定能够战胜蒋介石。最后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鉴赏]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以刘少奇为书记,组织中央工作委员会,进入晋察冀解放区主持土改工作。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刘少奇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并作了报告。本文是刘少奇同志在会议上所作报告的节录。
刘少奇同志在土改工作的总结中,把土地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指出:“解决土地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几百万几千万人的问题,就全中国来说,是几万万人的问题。这直接是农民的利益,同时也是全民族的利益,是中国人民最大的最长远的利益,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刘少奇同志对比敌我双方的力量,解放区是一万万五千万人口,蒋管区是三万万多人口,指出“只有发动群众,彻底进行土地改革,把党整纯洁,才能战胜蒋介石。”进行了土地改革“我们这里农民翻了身,我们脚跟站得更稳了”,“蒋介石那里农民没有翻身,在反对他,在他的脚下安了‘磙子’。”
刘少奇同志在这篇短短的讲话中,热情洋溢地指明:“只要一万万五千万人翻身,我们的力量就比蒋介石大,后备力量就比他大得多。”他列举了在晋冀鲁豫,刘、邓带走了五个纵队后,当地又组织五个纵队开走了,现在又在组织五个,几十万人参军。“土地改革搞彻底,群众发动好,力量是无穷尽的。”“中央苏区过去只有二百多万人口,几个县的土地改革搞彻底了,支持了多年战争,抵住了蒋介石”。
从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出发,刘少奇同志鲜明地提出:“解决力量对比关系,就要实行土地改革。蒋介石靠美国,我们是靠老百姓。”要真正依靠老百姓,就得做到:第一,反对地主,平分土地;第二,实行民主,不准许站在人民头上屙屎撒尿。“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做到,做不到就不像个共产党的样子。”刘少奇同志高度评价土地改革的意义,认为“实行土地改革是争取爱国自卫战争胜利最基本的一环,有决定意义的一环。”在讲话中,少奇同志对土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大体上半年可以完成一个大概,以后再仔细搞。”刘少奇同志最后对党的现状作了个中肯的估价,他指出:“我们党内虽然有些不好的现象,要洗刷、批评,但多数同志是好的、忠实于人民的,因而一定能够胜利完成土地改革,一定能够战胜蒋介石”。
刘少奇同志在讲话的最后,充满信心地说道:“最后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本文文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阐述问题入木三分,逻辑分析循序渐进。值得后人学习。
(邹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