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生权力,联合产生力量——在纽卡斯尔广场上的演说

知识产生权力,联合产生力量——在纽卡斯尔广场上的演说

艾 尔(英国)

(1838年6月27日)

兄弟们,安静!我跟你们大家一样,对于当局的粗暴行为和令人气恼的举动非常愤慨,我要把这件事情向众议院报告。我们不是以暴力来对付暴力。我们不要理睬这些可怜的走狗,借以表示自己的蔑视。在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人面前,他们是容易耀武扬威的。我们的大会开始了,他们就会在黑色常礼服下面遇到与红色常礼服下面同样的、大无畏的心。

我的千百位弟兄在这里集会,来瞻仰自由的论坛,我因此感到自豪。压迫者们的利剑就挂在我们头上,可是,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拔出正义的宝剑,被压迫、被折磨的英国人民的正义一天得不到申张,就决不收剑人鞘。今天我在自己的周围,在你们中间,曾仔细寻找,哪怕找到一个贵族,也好当大家的面跟他讲讲我所想的一切,但是,无论在大街上还是在人群里,既看不见一位勋爵,也找不到一位公爵。是的,他们不敢到大会上面对伯明翰人民正义的愤怒……

我手里拿的是决议。这个决议表示我们将要用一切办法争取普选权。我不能不提到专制政体。直到现在,它还是为了一个人的利益而统治全国,但是我以大会的名义宣布,如果君主政体不是为千百万的利益来统治,那就不可能继续统治下去!

饥寒交迫的人,任人宰割的人,鳏寡孤独,老年人和子孙后代都在期待着我们争得自由。我们不能硬叫后辈儿孙过我们一生所遭受的那种悲惨日子!天下工人阶级的利益都是一致的,压迫者们也看得出,工人懂得这一点,很快就联合起来。知识产生权利,联盟产生力量。我可以预先告诉大家:知识和力量结合起来,不久的将来就要在全世界范围内铲除贵族。我们要更加警惕起来。我们看看在做什么。首都在做着丑事!财主们邀请俄国暴君尼古拉的代表和胆小的法国暴君路易·腓力浦的代表,以及同他们有血统关系的暴君的代表来参加我们维多利亚女王的加冕。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要是去做针线活倒挺有用,也挺恰当……这就是贵族们干出来的勾当!他们跟我们关系不大,如果我们不是向他们讨饭和做他们奴才的话,那关系就更不大了。要是我们为他们去战斗,要是我们用自己奴隶式的劳动来填满他们贪得无厌的胃口……

我们不要他们。让他们滚蛋吧!我们要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我们不能忘记耻辱。我们要报仇雪恨。我不仅看见王侯们的豪华,而且也看见巴士底狱!

[鉴赏]

詹姆斯·艾尔,英国宪章运动积极分子。1837年3月,伦敦工人协会为争取自由解放,在威廉·洛维特主持下,草拟了争取普选权的纲领性文件——《人民宪章》。这一文件以法案形式公布后,遭到了反动当权的极力反对。为抗议“当局的粗暴行为”,捍卫普选权,1838年6月27日,伯明翰八万群众在纽卡斯尔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会上詹姆斯·艾尔发表了这篇情绪激昂的演说。

英国工人为实现宪章内容而进行的斗争,被称之为“宪章运动”。“宪章运动”在英国以及世界工人运动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列宁称它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演讲一开头“我跟大家一样,对于当局的粗暴行为和令人气恼的举动,非常愤慨,我要把这件事情向众议院报告”,一下子就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参加集会的千千万万群众的情绪溶合在一起了,产生了巨大的共鸣。这一开头,向集会群众表明,演讲者是站在集会群众一边的,他是在为群众说话。所以,这一开头,颇有激发群情的力量。接着詹姆斯·艾尔号召大家,对统治阶级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压迫者们的利剑就挂在我们头上”,我们也要“拔出正义的宝剑”。贵族们“不敢到大会上面对伯明翰人民正义的愤怒”。这说明人民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贵族们外强中于,色厉内荏。把群众的斗争激情鼓动起来以后,詹姆斯·艾尔宣布:“如果君主政体不是为千百万的利益来统治,那就不可能统治下去!”这就向人民宣告,他们斗争的最终目标是要推翻君主政体。立场鲜明,主旨明确,毫不含糊,所以得到了广大工人阶级的热烈拥护。

结尾在高潮中结束,坚定的决心,豪迈的气势,报仇雪恨的壮志,给人留下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演说虽然结束了,但演说者的高大形象仿佛仍在目前,演说者的声音洪钟般的巨响,仿佛仍在纽卡斯尔广场的上空震荡。

这篇演说所以出名,是它提出了与被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奉为至宝的信条——“财富就是权利”针锋相对的“知识产生权利,联合产生力量”的观点。这一崭新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这一崭新的观点,让工人群众和全体人民懂得,他们联合起来的力量是无穷的,也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演说并预言:“知识和力量联合起来,不久的将来就要在全世界范围内铲除贵族。”这是对压迫阶级的挑战,也是对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动员令,具有鼓舞斗志、坚定信心、令人振奋的力量,也让人民看到了他们斗争的希望曙光和美好前景。

这篇演说词,短小精悍,不足千字,却内蕴十分丰富,思想极其深刻。整篇演说词,从头至尾,始终充满着斗争的激情,一气贯注。言词激昂慷慨而又十分恳切,具有巨大的鼓动力。语言富有感情色彩,多处运用精当的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且使演说更有感染力。总之,这是一篇内容与形式俱佳的演说词,当时即被誉为演说词的“最佳范例之一”。

(汪德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