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之精神

北大之精神

马寅初(中国)

(1927年12月19日)

今日为母校29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到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然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苟有北大之牺牲精神,无论举办何事,则结果之良好,俱可期而待,今以浙江一省而论之,如以北大牺牲精神,移办政府与党务,则不出一年,必可为全国之模范省。

虽然,欲图改革,必须自环境之改造入手。重心不在表面,而在人心。今日国家社会之所以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在于吏治之不良,道德之堕落。如寅初回浙未久,而请寅初代谋统捐局长者,不知凡几。且有欲寅初推荐往禁烟局者,彼辈之心理,以为寅初现正在反对禁烟局,则寅初推荐之人员,禁烟局不敢不留用。际此生活困难之时,在政界谋事,果属生活问题,情尚可原。然来寅初处谋事之人,甚至预先说价,必须月薪至若千元以上,或有其它不正当之收益者而后可。是故中国大半人民,虽其私人道德,亦有甚好者,但脑筋中实无一“公”字之印像。故公家观念之薄弱,已达极点。而对一己之升官发财,譬诸厕所之苍蝇,群相鹜集。故无论何界,苟有一人稍有地位,则其亲戚朋友,全体联带而为其属下,家庭观念之深切,世无其右。当知吾人对于国家社会之义务,应以人民之幸福为前提,不当以个人弥补亏空或物质享受为目的。北大昔日既为群众之导师,今而后当如何引导人民,打破家庭观念,而易以团体观念;打破家庭主义,而易以国家主义,恢复人生固有之牺牲精神。否则,若仅有表面之革命,恐虽经千百次,于国家于社会仍无补于事也。

且中国人民之心理,对公家事,若不相干,可以不负责任。如寅初此次反对鸦片,时有人以“在此种社会何必做恶人”之语,来相劝勉,若寅初家中妇女,如作此语,寅初本可不加深责。然此种浅薄之语,竟发诸现在之官吏与夫东西留学生之口。呜呼!一人公正之勇气能有几何,今不以努力助鼓励,而反以冷水浇头,人心至此,可深浩叹!中国人以“不”字为道德,如不嫖,不赌,不饮酒,不吸烟,果属静止之道德,然缺乏相当之努力,与大牺牲之精神,以尽人生应有之义务。虽方趾圆颅,实类似腐尸,西人谓life is activity,否则,反不如截发入山,做和尚之为愈,何秘在世上忧忧哉。

是故以北大之精神,牺牲于社会,对于全国,或以范围过大,尚须相当时日。若仅浙江一省,则改造之目的,诚可立而待也。欲使人民养成国家观念,牺牲个人而尽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举凡战胜环境,改造人心,驱除此等奄奄待毙不负责任之习俗,诸君当与寅初共勉之!

[鉴赏]

北京大学前身为1899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是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的高等学府。它又是中国民主运动的摇篮,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因而一度被北洋军阀政府停办。1927年,北大师友同学聚集杭州,纪念母校29周年,马寅初先生即席作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因纪念会开于北大遭禁办之时,故马先生的演说自始至终畅论北大之精神,这既是对母校的由衷歌颂,也使北洋政府禁办北大的险恶用心昭然天下。

马先生指出,自蔡元培先生执掌北大校务以后,“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形成了北大精神。北大精神即“虽斧钺加身而毫无顾忌之精神”,“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至高之鹄“的牺牲精神。北大精神是引导中国走向民主自由、铲除封建专制、反抗外国侵略的大旗,正因如此,北大才遭军阀摧残,也正因如此,马先生独提出北大精神,以抗议军阀,激励师友同学及至国人。

马先生论北大精神,仿佛带领听众欣赏一尊雕塑,移步换形,使听众对主题的领悟产生一种立体感。

先概说假若有北大的牺牲精神,无论举办何事,俱可获得成功。马先生以浙江为例,言如以北大精神移办政府与党务,“则不出一年,必可为全国之模范省”,使听众对北大精神的伟大作用有了极深刻的认识。

接着申言北大精神对改造社会环境的作用,马先生认为,欲图改革,必须从改造环境入手,而这重心在改造人心。因为“今日国家社会之所在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在于吏治之不良,道德之堕落”。对此,马先生以自身在禁烟局所遇之歪曲邪气为证,痛论世人纯以个人利益为前提,全无为国家社会尽义务、为人民谋幸福之高尚心地。因而,先生呼吁应以北大精神引导人民去私为公,舍家为国。今天看来,马先生论社会利弊,全从道德人心入手,未触及本质,但他提倡以北大牺牲精神改造社会,用意是高尚的,援引个人遭遇为证,也增强了说服力,使论说不流于空泛。

下面仍以自己禁鸦片遭明哲保身的人劝阻为例,强调说明“中国人民之心理,对公家事,若不相干,可以不负责任”的不良现象。马先生大声疾呼,要有北大之牺牲精神。“以尽人生应有之义务。”那些无社会责任感的人“虽方趾圆颅,实类似腐尸。”言语之间,正气凛然。

结尾呼吁大家先以北大精神改造浙江一省,再使人民养成国家观念,牺牲个人尽力为公,使北大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演说全篇始终围绕北大精神即牺牲精神的主题,论述时,又紧扣社会现实,因此既强调了北大精神的实质,又使人领悟到发扬这种精神的社会紧迫感,因而使演说动人心弦。

本篇语言上的最大特色是虽然文白夹杂,但清晰明了,流畅自然,显示了马先生极高的语言驾驭能力。同时,演讲者经常以自身体会来议论说理,既使听众加深理解,又缩短了台上与台下的距离,增强了演讲效果。这种现身说法也是成功的演说中经常运用的有效技巧之一。

(杨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