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小学教育状况——在长沙县教育会演讲

法国小学教育状况——在长沙县教育会演讲

徐特立(中国)

(1924年)

法国小学教育,我已讲过几次,诸君或听之熟矣。好在同系一家人,无庸客套,兹再将先后几次所遗漏者,拉杂讲来,以供诸君研究。

一、宗旨——法国小学教育宗旨,以教人为主,不分畛域,所以至今该国小学校取生不拘国界,无论本国及外国学生取费均国。不独此也,他如工厂及医院待遇,绝无歧视外人之举动及心理。法国女子结婚,虽于黑漆似的非洲种族,亦有结婚者,不闻发生嫌怨。间有主张国民教育(即国家主义教育)者,究属少数。主张宗教教育者,亦有之。总算以非国家主义教育之主张为最有势力。卢梭谓小学教育,不是教特别人的,是教普通人的。所以法国小学校,注重在普通的学科,但间有于普通基本知识之外,或施以有关职业之学科,如手工等。若小学生就施以职业教育,则所受之教育,不十分完善,或为机械的、呆板的人。法国小学校,无文科理科之分,以为小学一切科学,都是人人要受的。据闻我国有耳闻各种主义,亦授学生以主义者,此种道听途说之教师,于主义确无研究,徒震动其学生心灵,是无宗旨的教育了;我并非不赞成主义,实以小学生,尚不宜此。

有一事不知可否照行,请大家研究研究:在法、比、德诸国,禁止中小学生看报,以为报纸,或有党派,或传主义,是非莫名,无所甄别,要中学毕业之后,才可看报。又如中小学生写信,亦加限制,每人只准几封,并不宜长,由学校贴邮花代发,意在怕耽搁学生光阴,但中学毕业之后,17岁——一切不加限制了。

中国小学校,无选科制,中学则有用的,此实不宜,以其偏也。法国中学虽选科,但只有理文两科。文科则习希腊拉丁文,预备将来学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理科则加研究一种或两种外国文字。所以欧洲学校,小学则重普通学科,中学则加重科目,并不用选制科,大学则专习之。

二、道德——可分自由平等博爱三种,兹分析言之。

(一)尊重自由——凡法人一切行动言语,全为良心所支配,如学生不满意校长,则直言不讳,心口一致,非若中国学生,动辄纠合群众,发生风潮,未必良心能安。我在法住某中学校七月,一次有一学生,不入食堂,一同吃饭,我很诧异,询其原因,则以犯事对;又问教师,事实亦同,我看法国学生,真是诚实得很。至于同学,两相辩论之际,亦绝对尊重各人言论自由。他如共产党、社会党,往往不满意内阁,则大数其罪过,散布传单。内阁不得已时,即请警察扯去,或收去,但愈扯愈多,愈收愈有,亦不罪也。

(二)实行平等——法人平等之精神,人所共见。如校长与号房同坐谈天,毫无隔阂,先生与学生互称先生,尤有甚者,对乞丐亦称先生。我有一次,往一侯爵家吃饭,工人端菜,客与主人亦必称谢。无论何人,都可握手,多上级的与下级的先握。凡大工厂,工作在职责时,监视工人,工人似非常畏缩。但散工之后,一同游玩,界限全无。先此而严加监视,工人畏之,实非有阶级鸿沟,职责使然也。

(三)确能博爱——对于病者,看护殷勤;对于死者,亦非常恭尊。盖以死者,生时,言笑和谐,一旦死去,情殊不忍。还对于小孩,特别慈爱,尽人皆然。如同船遇险,则必先救小孩,及女子。一种扶助弱者之精神,令人可佩,非如我国人之恃强凌弱也。

德人则不然,如国歌,亦寓有吞灭他国,卑视外人之心理。以德法比较,相隔天壤。又法人尤有可取者,在不骄傲,其国人认为弥天大罪者,即以骄傲。按骄即原于不爱,爱为道德的根本,即是在良心上用功夫。若人而骄,则弊戾滋生矣。兹将骄之弊病,分述于下。

1.不能吸收新的知识。

2.好作面子功夫。

3.专摆空架子。

4.无服从心理。

三、知识与技能——如教小学生国文,学生仅认识字只能算知识。已写得,默得,变换得,才叫技能。所以法国小学校,最注意练习手的技能,写字必求工整,最忌潦草。我国小学生则反是,殊非良好习惯。

四、教学——今日湖南小学教学法,有所谓道尔顿制,葛雷制,协动制等,在欧洲已成陈腐之名词。考法人教学,绝无花样翻新之弊,注重在学生自动。为教师者,确能尽指导职责。即设备方面,亦有贫富学校之分。大概贫的,教桌多系连桌,不能够动,校舍亦多系旧式房屋;学校阔的,则校具完备,房屋精大,多属设立城市,与中国同。学生自修室,有先生监视自修,只可默读,不准发声。学生终日忙个不停,日间学生自修,先生同样监视。又先生同寝室,师生同时起居,起有定时,出入均须整队。休息,先生亦参与学生团体活动。学生打架,亦不大干涉。学生打架之后,胜负虽有,绝不发生恶感。又先生与学生,喜吃滤过之冷水。沐浴则冷热水均用,热水有一定温度,并洗浴有一定时间。据我考察,法国小学教师,终日与学生周旋,学生得其随时指志,在感情方面,既无隔阂之分,在教学方面,亦收得大效果,殊可为法。

[鉴赏]

徐特立(1877—1968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曾任长沙师范学校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倡并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任教育部部长。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在延安从事教育宣传工作。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员、中共第七、第八届中央委员。1968年11月病逝于北京。

本篇是徐特立1924年在长沙县教育会发表的演说。在演说中,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法国小学教育状况。这种介绍具有以下两个特色:

一、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本篇从宗旨、道德、知识与技能、教学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法国小学教育的现状,这种介绍是客观的,但也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不是表现为对客观事实作主观的修改和曲解,而是表现为对客观事实作了有选择、有目的的介绍。具体地说,它的主观性就在于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徐特立在中国教育界工作了很长时间,对于中国教育(包括小学教育)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后来他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去法国留学,亲自接受了法国教育的培养和影响。这种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身份,就使他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两种不同教育体制的差异和优劣。因此,在本篇中他对法国小学教育的介绍实际上是对两国小学教育体制的比较,因而,是直接指向中国旧教育的弊端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徐特立对法国小学教育没有作面面俱到的介绍,而是针对中国旧教育的弊病有重点有选择的作了有的放矢的介绍。例如,他对“欧洲学校,小学则重普通学科,中学则加重科目,并不用选制科”的介绍是为了说明“中国小学校,无选科制,中学则有用的,此买不宣,以其偏也”;又如,针对“中国学生,动辄纠合群众,发生风潮,未必良心能安”的现实,他又有目的地介绍了法人尊重自由,“一切行动言语,全为良心所支配”的情况。这种有针对性的介绍反映了徐特立向西方学习的教育思想,表现了他改革中国旧教育的要求和愿望;而从接受效果来看,这种有的放矢的介绍比起那空泛无当的介绍来是更易引起教育会同仁的深切关注的。

二、博引实例,趣味性强。演说在介绍法国小学教育的状况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采用了许多自己亲眼目睹的实例,这即使介绍增加了可信性,又使它增加了趣味性。例如在说明法国人平等的精神时,就举了这样一个事例:“我有一次,往一侯爵家吃饭,工人端莱,客与主人亦必称谢。”由于有大量事实的充实,这篇演说就显得血肉丰满,它比之于一般的空洞的介绍,就更能激起听众的兴趣。但是,这些事实的列举,并不是演说者在故意地炫博猎奇,为趣味而趣味,而是始终围绕着自己的观点而引用的。因此,它们既有趣味性,又是说明观点的论据,从而做到了趣味与说理的统一。

(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