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主义的教育(在宁讲演)

平民主义的教育(在宁讲演)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极突出的事例,这是愚民政策,决不是民国所宜采用的。我观察中国的社会教育,受教育者也大多为有势力有金钱的贵族子弟,根本没有平民教育,并且又偏重男子,轻视女子,像这种教育就叫做阶级教育。平民教育乃是公共的教育,是国民人人所应享受的。所以美国小学校称为公共学校。社会上劳力的人,有为生活所迫,不能为子女谋教育,则应当设法使他们享受,这样才可以称为公共的教育,而学校也称为公共的学校。这样说来,普及教育是为国民所急需而不可缓的。

吾人试观中国的教育,实根源于日本,是直接模仿日本的教育,间接模仿德国的教育,而不懂得要确定一国教育的宗旨和制度,必须根据国家的情况,考察国民的需要,而精心定之。决不可不根据国情,不考察需要,而胡乱地仿效他国,这是没有不失败的。这一点是中国一般教育应该注意的。

中国一般教育家,在这个国家变迁过渡的时候,大多认为教育无目的可定,其进行也是无目的进行,而不知道教育一事,不可以无目的,无目的则如无舵之舟,无羁之马,教育的精神从何发展,其结果必不堪设想。今天我们既欲实行平民教育,那么平民教育的目的,必先确定。平民主义教育的目的,与贵族教育的目的不同,贵族教育的目的为固定的,而平民教育的目的则重在应变。其一就各人的天赋的本能,而因材施教。其二依时势的要求,使教育与之适合。总之,教育是活动而应变的,不是划一而机械的。故平民教育的目的,以发展社会上个人的才力与精神为最大的宗旨,不是像贵族社会那样限制人民受更好的教育。这是因为贵族社会的目的在于保守,而民国社会的目的则在进化。故民国国民必须人人能发展自动、自思、自立的精神,若此,社会才能进步。所以民国教育应当为将来考虑,从长远考虑,决不可以做贵族社会教育那样只顾眼前。由此而言,实行平民主义的教育,其目的在养成一般人民有知识、有能力及有自动、自思、自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