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在上海青年会的演讲
陶行知(中国)
(1927年1月3日)
今天所要讲的,是关于我们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国估算有一百万个乡村,如欲教育普及,一个乡村至少有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至少要一位教员,而且要好教员。但是,中国向来所办的教育,完全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盖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繁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有荒田不知开垦,有荒山不知造林。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人忍受土匪、土棍、土老虎的侵害而不能自卫,遇了水旱虫害而不知预防。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格外穷;强的变弱,弱的格外弱。像这种教育,大家还高唱着要教育普及,真是痴人说梦。其实,这种教育决不能普及,也不应该普及。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生路是什么?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
不过,活的乡村教育,必须要有活的乡村教师。活的乡村教师必须有三个条件: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他的功效: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样,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凡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比如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就要在田里学,也就要在田里教。活的乡村教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他要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他其实要叫学生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上去运用环境的活势力,以培养他自己的活本领。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教乡村变为西天乐国,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以后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生活力丰富不丰富。村中荒地都开垦了吗?荒山都造成了林吗?村道已四通八达了吗?村中人人都能自食其力吗?村政已经成了村民自有、自治、自享的活动了吗?这种活的教育,不是教育界或任何团体单独办得成功的,我们要有一个大规范的联合,才能希望成功!那应当联合中之最应当联合的,就是教育与农业携手。中国乡村教育之所以没有实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各干各的,不相闻问。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了促进的媒介。倘有好的乡村学校,深知选种调肥、预防虫害种种科学农业,做个中心机关,农业推广就有了根据地、大本营,一切进行,几有一日千里之势。所以第一要教育与农业携手!那最应当携手的虽是教育与农业,但要求其充分有效,教育更须与别的伟大势力携手。教育与银行充分联络,就可推翻重利;教育与科学机关充分联络,就可破除迷信;教育与卫生机关充分联络,就可预防疾病;教育与道路工程机关充分联络,就可改良路政。其他不胜枚举。
总之,乡村学校是今日中国改造乡村生活之唯一可能的中心!他对于改造乡村生活的力量大小,要看他对于别方面势力联络的范围多少而定。乡村教育关系三万万六千万人民之幸福!办得好能叫农夫上天堂,办得不好能叫农夫下地狱。
总之,乡村教育的生路是:我们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产生活的中心学校,从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乡村师范,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教师,从活的教师产生活的学生、活的国民。
临了,我还要把我们上月在南京开会所议决通过的信条也顺便说一说:(一)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二)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三)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四)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五)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六)我们深信教法学法做法合一;(七)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八)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九)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十)我们深信教师应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十一)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十二)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十三)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十四)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十五)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十六)我们深信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十七)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也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振作,尤不可因钱少而推诿;(十八)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这十八则就是“我们的信条”。
我已经随便的讲了不少,如今再具体的作一结束如下:我们教育同志,应当有一个总反省,总忏悔,总自新。我们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我们以极诚恳的意思,欢迎全国同胞一齐出来,加入这个运动!赞助他发展,督促他进行,一心一德地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鉴赏]
陶行知(1891—1946年),中国现代教育家。安徽歙县人。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生活。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教育要为民族革命服务,并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许多革命人才。1946年病逝。
本篇是陶行知1927年1月3日在上海青年会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陶行知系统地阐述了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在当时的教育界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演讲首先抨击了中国旧教育的弊端,指出了改造乡村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中国向来所办的教育,完全走错了路”,接着,一连用了八个“他教人……”的相同句式从各个方面揭露了旧教育脱离实际、贻害于人的内容和实质。因此,他坚决主张:“这种教育决不能普及,也不应该普及”,而必须另找生路。这条生路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乡村教育,从而“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这样的改造和建设关系到“三万万六千万人民之幸福”,因而是“我们中国的根本问题”。
接着,演讲侧重论述了改造和建设乡村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它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教师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活的乡村教育是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活的乡村教师。他们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即“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而有了这样的教师,就算是有了好的乡村学校。二、活的教育必须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活的方法。这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针对旧教育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它认为教、学、做是一回事,“做”是中心,“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凡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三、活的教育的建设必须有“一个大规范的联合。”首先,它认为教育要与农业携手联合,因为教育没有农业就成了空洞的教育,而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了促进的媒介。除了与农业结合之外,“教育更须与别的伟大势力携手”,如银行、科学、卫生等。它与别方面势力联络的范围越广,它改造乡村生活的力量则越大。总之,陶行知的这些原则强调的实际上就是教育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显然是有其合理性的,它们确实击中了旧教育的弊害。但是,这种注重实利的教育理论也有偏狭的一面。例如,按照这种原则,有些应该做但现实中尚不能做的就无法去学、去教。这样实际上就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育对于生活现实的超前作用。而且有些科学的抽象理论是很难与现实生活紧密对应的,因而按照这种原则,就必然排斥了对纯理论的学习。在陶行知的这些原则中,我们似不难看出其师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影响的痕迹。
尽管如此,这篇演说的还是表现出了陶行知可贵的爱国爱民思想和热烈的探索精神。他所提出的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在今天仍然是有着它们的进步性的,仍不失其启发作用。从表达上来看,本篇条理畅达,说理透彻,做到了事理与事实的有机结合;激情横溢,充满自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鼓动性。
(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