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郭沫若(中国)
(1978年3月31日)
亲爱的同志们:
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在旧社会,多少从事科学文化事业的人们,向往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科学文化繁荣。但是,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哪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里有科学家的出路!科学和科学家,在旧社会所受到的,只不过是摧残和凌辱。封建王朝摧残它,北洋军阀摧残它,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它。我们这些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人,喊出过发展科学的口号,结果了也不过是一场空。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们不少人就是在这种暗无天日的岁月中,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地度过了大半生。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科学得到了解放。毛主席和周总理又亲自为我国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工作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国的科学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回忆起这些情景,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都涌上心头,好像就在眼前一样。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万分感激和无限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呢!万恶的“四人帮”对科学工作百般摧残,对科学工作者横加迫害,妄图重新把我们的祖国拉回到愚昧、落后、黑暗的旧社会去。但是,“蚍蜉撼树谈何易”。党中央一举扫除了这伙祸国殃民的害人虫,使我们得到了第二次解放。现在,我们可以扬眉吐气地说,反动派摧残科学事业的那种情景,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从我一生经历,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看到今天这种喜人的情景,真是无比感慨和兴奋。“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敬爱的叶副主席的光辉诗篇,完全表达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情。
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杰出的贡献。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复兴。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经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革命和建设,更加需要大批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我们相信一定会涌现出大批这样的巨人。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我祝愿我们老一代的科学工作者老当益壮,为我国科学事业建立新功,为造就新的科学人才作出贡献。
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拚命,勇攀世界高峰。你们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坚,任重而道远。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更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吧!
我祝愿全国的青少年从小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培育革命理想,切实学好现代科学技术,以勤奋学习为光荣,以不求上进为可耻。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这个发言,与其说是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心声,无宁说是对一部巨著的期望。这部伟大历史巨著,正待我们全体科学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来共同努力,继续创造。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
春天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鉴赏]
本文发表于1978年春天,是郭沫若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时期。郭沫若同志怀着粉碎“四人帮”的喜悦,呼唤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告诉人们一条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这表达了中国人民向科学进军的强烈愿望和广大科学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的壮志豪情。
这篇演讲抒情色彩很浓烈。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直抒胸臆,为能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而“百感交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主体部分,作者首先回忆了在旧社会,科学和科学家所受到的摧残和凌辱,对封建王朝、北洋军阀、以及国民党反动派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充分表达了自己无比愤恨的情怀。接着,作者又以满腔的热情,歌颂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工作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党中央一举扫除祸国殃民,“对科学工作百般摧残,对科学工作者横加迫害”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作者更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高唱道:“我们得到了第二次解放”。
最后,郭老满怀革命豪情地谈:“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革命和建设,更加需要大批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我们相信一定会涌现出大批这样的巨人。”
结构严谨,是这篇演讲的又一特色。
作者讲话的题目是“科学的春天”,文章就是紧紧围绕这一论题进行论述阐发。
起句就点题:“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在对过去的史实叙述、评判之后,作者又一次讲道:“现在,我们可以扬眉吐气地说,反动派摧残科学事业的那种情景,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演讲的最后,作者第三次说到“科学的春天”;“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首尾呼应,构思精巧。
文章中还采用了对偶、排比、比拟等修辞手法,产生了鲜明的节奏感和语言美感;还恰当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及诗句,使演说形象生动感人。特别是结尾用诗一般的语言,热情洋溢地号召人们去迎接科学的春天的到来,很有鼓动力、号召力。真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全文融议论、抒情于一体,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句句字字寄深情,字字句句含哲理!
(丁赋生 丁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