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家政策的需要
1.1.2 文化传承的需要
1.1.3 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景观
2.1.2 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
2.2 农业景观的价值特征
2.2.1 物质生产价值
2.2.2 生态服务价值
2.2.3 文化传承价值
2.2.4 景观美学价值
2.3 农业景观的形态特征
2.3.1 自然景观形态与人工景观形态
2.3.2 静态景观形态与动态景观形态
2.3.3 物质景观形态与非物质景观形态
2.4 农业景观的构成元素
2.4.1 物质元素
2.4.2 非物质元素
2.5 农业景观的表现形式
2.5.1 农业景观的色彩
2.5.2 农业景观的肌理
2.5.3 农业景观的格局
2.6 相关的理论体系
2.6.1 乡土景观
2.6.2 景观生态学
2.6.3 原乡规划
2.6.4 生产美学
2.6.5 生活美学
2.6.6 生态美学
第三章 江苏地区农业景观的调查研究
3.1 江苏地区与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3.1.1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3.1.2 江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3.2 江苏地区区域概况
3.2.1 江苏地区地理环境
3.2.2 江苏地区行政背景
3.2.3 江苏地区经济背景
3.3 调查范围、概况、对象及内容
3.3.1 调查范围及概况
3.3.2 调研具体路线
3.3.3 调查内容
3.4 江苏地区农业景观的主要特征调查
3.4.1 基于江苏乡村格局的农业景观现状调研
3.4.2 基于地域环境的农业景观现状调研
3.4.3 基于功能分类的农业景观调研
3.5 调查结果
3.5.1 江苏地区农业景观格局现状
3.5.2 江苏地区农业景观现状优势
3.5.3 制约江苏地区农业景观发展的因素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江苏地区农业景观的分析研究
4.1 江苏地区农业景观的转型
4.1.1 江苏地区农业景观转变的原因
4.1.2 江苏农业景观转型的条件
4.2 江苏地区农业景观与城镇发展的关系研究
4.2.1 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概况
4.2.2 江苏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4.2.3 江苏地区城镇化对传统农业景观的影响
4.2.4 江苏地区城镇化对现代农业景观的影响
4.2.5 农业景观融入城镇化
4.3 江苏地区农业景观与美丽乡村的关系研究
4.3.1 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与发展
4.3.2 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及建设内涵
4.3.3 江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4.3.4 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景观的关系研究
4.3.5 建设美丽乡村与农业景观融合的有效途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特质与近景
5.1 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内涵
5.2 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意义
5.2.1 农业景观保护的重要意义
5.2.2 农业景观更新的重要意义
5.3 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关系
5.4 国内外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案例的研究
5.4.1 日本水上町公园——“农村公园构想”
5.4.2 江西婺源篁岭——“古村落活化”
5.4.3 江苏常州杨桥村农业景观规划建设的缺位分析
5.4.4 总结
5.5 江苏地区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问题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内容评价体系的构建
6.1 国内外评价方法的研究
6.2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
6.3 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
6.3.1 评价的目标
6.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6.3.3 层次分析法
6.3.4 模糊综合评价法
6.4 指标体系的构建
6.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5.1 评价权重的相关公式
6.5.2 评价指标权重分值
6.5.3 建立指标数据收集系统
6.6 评价体系分值的分析
6.6.1 评价分值的计算
6.6.2 评价分值相关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策略研究
7.1 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原则
7.2 农业景观分类保护与更新的方法及具体措施
7.2.1 分类保护与更新的规划依据
7.2.2 分类保护的方法及具体措施
7.2.3 分类更新的方法及具体措施
7.3 建立农业保护与更新的主要模式
7.3.1 建立保护与更新模式的必要性
7.3.2 不同发展类型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
7.4 建立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模式的效益评价机制
7.4.1 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
7.4.2 评价效益的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江苏地区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实践应用
8.1 江苏常州金坛巨村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应用
8.1.1 项目概况
8.1.2 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评价分数
8.1.3 重点分数内容详解
8.1.4 总体评价
8.1.5 发展定位
8.1.6 规划方法及依据
8.1.7 保护与更新的主要措施
8.1.8 模式套用
8.2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思考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结论
9.1.2 创新点
9.2 研究思考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