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国家政策的需要
2025年10月13日
1.1.1 国家政策的需要
近些年来,党和中央政府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首要的发展战略,并适时地在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乡村重大任务,积极倡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各个地区将自然环境保护和优化作为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目标,将生态文明发展参与到社会的经济进步、政治生活、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提升的多个领域和发展进程当中,从而在经济进步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新时期城乡发展中对乡村建设的进程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力图在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和保护乡村原生态农业景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在生态发展过程中,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盲目开发利用,形成良好的自然环境保护机制,推动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格局。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农村建设应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传统乡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16年国家正式颁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个性化、特色化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
“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望山见水、记乡愁”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针和策略旨在建设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社会环境。其对城乡空间的统筹布局、城乡景观的高效融合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体建设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及发展策略的不同,乡村农业景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农业景观赖以发展的土地资源不断被破坏,迅速发展的城镇化不断改变着乡村农业景观风貌,侵蚀着乡村农业景观的格局,破坏原生态的农业景观特征,使乡村农业景观的保护与更新问题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