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 江苏地区城镇化对现代农业景观的影响
城镇化与现代农业景观之间联系更加广泛。现代农业景观主要包含:现代农业效益、相关产业效益、公共设施、乡村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它是运用现代经营和管理手段,融工农贸、产加销为一体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与传统的农业景观相比,更加依靠科学和文化以及劳动者的素质,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性功能,是现代农旅结合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对传统农业景观的拓展和补充。归根结底现代农业景观是改变传统的农业,提高农业景观的科技含量,优化新农村建设的生活环境,同时能够实现乡村发展过程中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城镇化建设对现代农业景观一方面起着正面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某些负面因素。随着江苏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城镇化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现代农业的发展引导政府重视现代农业景观,重视农业生产产业及相关的低碳高效产业,以期实现城镇绿色化、田园化。江苏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对现代农业景观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规模局限、布局盲目 即产业规模相对比较单一,布局未结合周围整体考虑。
(2)功能不全、交通不畅 即往往重视其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往往被忽视。
(3)思路狭隘、规划缺乏 乡镇干部缺乏保护意识和长期的规划理念,政府的投资以及企业的开发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的目的,在开发中忽略了农业资源的保护,造成很多农业相关景观的逐渐消失。如果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和景观的规模化,农业景观开发的周期时间一定不能短,短时间内的效益会使得保护制度和标准难以落实。加之从业者缺乏理论的指导、专业的培训,很多农业景观的开发和利用周期短,利用率比较低,保护措施不到位,致使很多生态的农业景观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我国的实践经验还不是很成熟,导致农业景观中的核心价值逐渐被取代,没有了明显的地域特色作为基础,经济建设的同时其人文、生态特色又消失了,这样两方面怎样才能全面得到提升是城镇化之后留给农业景观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