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本章小结
在积极地推进江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笔者一方面分析解决各方面的制约难题,包括规模布局设定的不合理、领导思路的狭隘、对农村景观功能定位的不足等等,造成传统农业景观被阻隔,现代农业景观缺乏地域特质,乡村社会发展效益受损。另一方面城镇化发展也为现代农业景观的发展提供了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故这些方面的政策实施还是具有一定的高度,值得不断地根据现实发展的情况调整和平衡。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景观的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不断地开阔思路,对农业景观进行合理地利用、发展和保护,尤其是在具体的村落建设过程中,避免因建设压力带来的无序发展,改善环境基础设施,保护当地农业景观,积极推进产业化都是必要的措施。
农业景观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在一定程度上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可持续等方面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行,体现出其独特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当中乡村城镇化与乡村原有风貌之间产生的矛盾,平衡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构建美丽乡村的基础和保障。江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是农业景观发展研究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规划和开发,农业景观有了一定的发展前景和既定的目标。在江苏地区城镇化发展阶段和美丽乡村建设阶段,不难发现目前农业景观产生的一些问题,江苏地区面临乡村社会环境建设的压力,正处于不断更新农村生产产业和经营机制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发展应当综合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资源特质,努力达成经济发展增效、生态旅游增值、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农业景观资源得到保护、规划和管理得到优化。本章分析了新农村建设时期的景观特征,提出了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三个有效途径:整合综合规划、城乡统筹、尊重乡村传统风貌;延续农业景观肌理、传统农业风貌、现代农业景观新风貌;结合供给侧改革,扩展农业景观经济与功能性,增加群众的参与性。(图4-2)

图4-2 本章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