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概况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向周边一圈圈扩展蔓延,城郊农田被侵占,大量的失地农民从田间涌入城市,其景观功能布局混乱,自然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人口结构及经济发展之间失衡。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前,英国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商业革命。其中农业革命帮助其实现了农业商品化以及圈地运动。农业生产从小规模向大规模的畜牧业等农业发展,为其将来的机械化提供了基础。而商业革命伴随着商品贸易的扩大使得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直至18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发展(机械化大生产、劳动效率提高、人口大规模迁移),英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城镇化运动建设。美国的城镇化主要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粮食充足为其城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大量的西欧移民为其提供了原动力。美国的城镇化对其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农业生产机械化、科学化,农业生产重心西移以及区域专业化等。
经过对英国、美国的城镇化的特征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方针政策,供我国城镇化发展参考。城镇化是我国目前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如今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了50%。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是其重要的内容。我国长期的农业基础薄弱,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因此在遵循世界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其城镇化发展也有别于其他西方国家,其城镇化并不是盲目地照搬西方国家成功的案例,而是因地制宜,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人口向城镇集中、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不断向乡村传播扩散。城镇化一方面代表了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是一个地区和国家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不同的城镇化发展也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城乡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制约了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期望通过一种新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解决城乡之间的矛盾,协调好乡村城镇化与乡村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之间的发展,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而乡村的就地城镇化能够有效地解决因土地资源不足等带来的问题,将外来资金引入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实现乡村城镇化的同时,又能缓解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乡村发展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