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乡村农业景观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生态学、园林美学、资源开发、立法保护等方面。虽然每个方面都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理论并部分运用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说,国内外对农业景观的保护和更新方面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研究内容和完整的体系。另外,在对农业景观的研究中,历史人文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而农业景观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底蕴,如何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需要进一步地进行研究,使其与农业资源的物质开发相结合,从本质上实现农业景观的保护和更新利用。
对于我国来说,目前处在城镇化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农业景观的合理利用,保证乡村土地的有效利用,确保各个地区农业景观资源的保护和更新的有序进行,完善其规划设计方法和内在的运行机制是国内专家学者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虽然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地区通过景观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农业景观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也建立相应的立法制度保护乡村土地,但在我国特有的基本国情下,如何做到平衡农业景观保护更新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目前,我国农业景观的保护与更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研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 虽然对农业景观的研究面比较广,涉及生态学、地理学、美学以及资源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但研究缺乏整体的系统性,尤其是针对我国特有国情背景下的在概念、构成及保护与更新方面。
(2)理论基础和立法制度欠缺 在农业景观的乡村旅游开发方面,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由于理论基础不足,立法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开发过程中对农业景观核心价值的忽视、旅游模式的千篇一律、盲目开发利用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特色农业景观的破碎和消失。
(3)农业景观核心价值研究不充分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景观类型随着地域的变化有着丰富的类型,各具特色和价值,然而在当前城镇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很多地方盲目追求美丽乡村建设业绩,在未对当地农业景观特点、内在肌理、综合价值做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使原本包括显著地域特质的农业景观格局受到冲击,价值受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