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江苏地区行政背景
自1996年,江苏省在经过了国务院批准后按照当时的形式对全省范围内的省辖市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规划和调整,如扬泰分设,撤县级泰州市,设地级泰州市;淮宿分设,撤县级宿迁市,设地级宿迁市等。2000年以来,江苏省调整了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南通、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等12个省辖市市区行政区划,共撤并17个县(市、区),新设立14个区,基本解决了市县同城问题。按照江苏省的行政区划,截至2014年江苏省实行稳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来,全省现有13个设区市,下辖21个县、23个县级市和55个市辖区,共有859个乡镇和415个街道由于江苏省人口众多,据2016年统计结果显示江苏省常住人口达7960.06万人,面积为10.72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省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创新驱动不断更新,在众多举措的实施下,江苏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5年江苏省13市GDP全部进入中国前100名,人均GDP达87995元人民币,居中国各省首位,成了我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江苏省内京杭大运河贯通全省南北,长江则横穿全省东西,江苏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景观形态自然也呈现了苏南、苏北和苏中的区分。苏北是江苏省北部地区的简称,苏北地区出于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过渡地段,相对地势较为平整,有较为丰富的资源;苏南是江苏省南部地区的简称,在中国沿海的东南角一带,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各种产业都发展较为集中的区域。苏南地区一般指的是文化意义(吴语区)上的苏南,即苏锡常。随着长三角新的发展规划,出现了经济上的“苏南”,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苏中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苏南(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灯火相邀,北与苏北(淮安、盐城)接壤,西接安徽省滁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