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文化传承的需要

1.1.2 文化传承的需要

农业文明复现着世界上最古老的生产生活场景,呈现着世界悠久文明。人们通过适合彼此的社会交流沟通,创造延续了具有农耕属性的乡村生活,使得这些在传统场景中构造的农业文化深得人心。

我国是最早开始发展农业景观的国家之一,作为世界农业生产大国,有着长久的农业文明历史。农业的发展孕育了整个地区的特色地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人文。从农业不断地转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祖先为了生存,不断地发挥农业社会的价值,不断地发现新的农业开垦模式,长久的农作经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农业景观,这些生活的创造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一个个不断发展的农业创造,使人们不再过采集和狩猎的原始流浪生活,人们开始安定下来,形成了原始的部落,有了初步的乡村。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在足以满足物质要求的前提下,开始了对生存环境的改造,于是最初的农业景观开始形成并不断地发展。这些景观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农业息息相关,并且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农民根据生活的需要使乡村环境逐步适应自然,实现了自然与环境的统一。

我国凭借悠久的农业历史、农业文化底蕴以及幅员辽阔的耕地面积,结合不同地区特点各异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农业生产类型。各个农业生产类型具有自己独特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资源和风格迥异的灿烂农业文化。在农业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形成并保存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农业景观,例如具有优美园林景观特色的云南元阳梯田景观、广西龙胜梯田景观等以农田肌理为基础的农业景观,还有诸如吴塘阪、都江堰等以农业景观工程为基础的农业景观。

这些农业活动留下的古朴的民风、原生态的风貌以及丰富多样的肌理令人回味。其农业景观的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其成为文明传承的宝贵财富。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以来,农业景观作为其文化载体中的重要一环,更需要精心的保护和更新这个传统但又蕴藏文化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