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 规划方法及依据
依据该地区上位的土地规划以及村镇规划结合本次农业景观的评价内容,经发展定位分析,综合区域内人口与社会经济现状以及土地利用情况,该区域定性为以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兼顾的方式。(图8-13、图8-14)

图8-13 上位镇域土地规划

图8-14 上位镇域规划
对区域内的自然景观环境、传统生活延续、民俗文化进行重点保护,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并对区域内的现代农业效益、相关产业效益、公共设施以及乡村环境进行重点更新改造,最终形成以生产、生活为主的农业景观格局。依照根据评价体系分值表,相关的规划的方法和依据,确定了江苏常州巨村农业景观的总体规划。(图8-15)

图8-15 规划总平面
(1)主要区域划分 整个乡村区域主要划分为文创体验区、产业化农业生产体验区、农业4.0生产区三大区块。如(图8-16)中所示,黄色部分原本是乡村居民主要的活动交流居住区域,把文化创意的概念融入农业景观,利用区位优势,方便较为集中地开展以传承当地民俗文化为目标的各种文化创意活动,延伸其价值的范围扩展相关的经济效益。红色部分为产业化农业生产体验区,是利用原有的地形和生态优势,在保留当地特有的生态肌理的基础上,开展以体验为主的农业生产。蓝色部分为农业4.0生产区,引入智能化生产科技进行规模化生产,增强农业的相关效益,提高农业的价值。

图8-16 主要区域规划
(2)交通体系规划 交通体系主要分为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两大体系。其中对外交通依托017县道及主要的村道,形成以东西道路为主,南北道路为辅的对外交通轴线,并对道路路面进行修缮,路幅拓宽,确保至少6米宽度,保证对外交通便捷顺畅,方便各类汽车通行。对内交通主要以梳理为主,靠近村口处设置必要的停车设施,提高建筑的可达性,并形成村内交通环线,方便汽车出入。在主要的文创体验区以及产业化农业生产体验区内规划设计旅游观光性道路,以步行为主要功能,与周边景观相结合,从而形成生态休闲的慢行系统,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在农业4.0生产区内,交通道路组织主要满足农业生产所需,道路尽量规则整齐。(图8-17)

图8-17 交通体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