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研究方法

1.4 研究方法

本书以江苏地区为例对乡村农业景观的保护和更新进行深入的分析,主要运用了多学科融贯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田野调查法、归纳分析法、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法以及实践运用法,利用生态学、规划等学科内容,并引入景观生态、乡土景观、原乡规划等观念进行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及乡村聚落形态研究。

(1)多学科融贯研究法 多学科交叉,众理念融合,是农业景观多元化发展的思路。本研究的农业景观分析既是对农业景观规划目标的研究也是对农业景观规划效果评价的实践研究。涉及的学科范畴不仅仅是园林景观领域,而是社会上多个范畴,例如民俗学、美学、旅游学、建筑学等等。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相融合才能使得农业景观研究更加趋向于综合完善,具有科学的参考指导意义。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并掌握已有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和专业理论,为乡村农业景观的保护和更新研究提供依据。在收集和阅读园林景观、城市建设、文化民俗等方面文献的过程中,对本研究的主题概念、原则和目标有了初步的定位,根据所阅读的文献对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进行充实。

(3)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分析研究,学习优秀成功案例中的经验,总结农业景观保护和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本书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之一,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对农业景观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为农业景观建设提供可靠的实例和方法。

(4)实地田野调查法 农业景观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景观系统,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集合,本书根据研究需要,对江苏地区农业景观进行了实地的田野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观察记录典型乡村中农业景观的特点、历史、民俗风情等,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以更好地分析农业景观系统和构成元素,把握其特点,为农业景观的保护和更新提供经验和依据。

(5)归纳分析法 农业景观是一个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象的综合概念,在对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收集到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建立起对乡村农业景观的真实体验。在阅读文献和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及构建评价模块的信息列表的。基础上,对江苏地区农业景观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创新总结。

(6)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法 通过实地考察、感知与相关的问卷调查分析收集相关的数据,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农业景观的相关指标的权重,校验数据的有效性,运用模糊评价法建立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评价体系,以此为依据提出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策略与方法。

(7)实践运用法 在分析研究的国内外案例的基础上,经过全面的文献收集、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之后,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以建立的农业景观保护与更新的评价体系为基础,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笔者参与的相关项目,合理运用以上研究内容成果,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