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 模式套用
根据该区域的前期分析,结合周边的发展情况,本着尊重生态发展的原则,因势利导,提高规划建设的效率,现拟采用文创模式、产业化农业生产体验模式及农业4.0模式进行模式套用。
8.1.8.1 文创模式
文创模式应用主要位于巨村南边区域,整个区域包括文创农业景观区、文创特色农产品展示区以及文创农业工艺展示区三个子区域。
(1)文创农业景观-禾田文化 旧时的稻田中,稻草人是庄稼的守护者,而在此成了稻田文创农业景观的一种载体和化身。在传统自然农田种植中,打造稻草主题景观创意,根据季节和主题更换创意,行走禾田,带来充满奇幻的稻田体验。另外,利用不同品种的稻种,划出专门的区域,依据稻种不同的颜色,按照规划设计的图纸,以龙形图案设计出乡村的大地艺术景观。经过这些文化创意的手法,增加了传统农田的魅力,赋予传统农田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加其生命力。(图8-23)

图8-23 禾田文创效果图
(2)文创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 利用巨村县道旁的闲置乡村建筑,建立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以便捷的交通,将传统农产品、生活文化与现代人们对饮食安全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向往相结合,将文化创意开发与产品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富于设计感、富于文化感、富于情怀、天然本味、健康安全的文创农产品;为客户提供客制化的商品服务;为客户提供关于农产品的知识、背后的故事,传递农耕文化、传递健康、传递情怀。既拓展了当地的农业产业链,又增加了经济收入。精致的文化创意农产品提高了当地传统农业的知名度,又为其未来发展拓宽了空间。
(3)文创农业工艺品 把区域内的乡村建筑改造设计为文创农艺工坊:以文创农产品包装、文创农业工艺品、文创农业装饰品的设计、创作与生产为主要职能。同时设置专门的DIY环节,如巨村龙灯制作、金坛剪纸、常州留青竹刻、陶艺、刺绣等来拓展本地的经济来源,使人们在欢愉体验中,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可谓一举多得。(图8-24)

图8-24 文创农艺工坊效果图
8.1.8.2 产业化农业生产体验模式
产业化农业生产体验模式主要应用于巨村的东部和北部。经对巨村本地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等分析,全生命链健康农业产业是最适合该项目核心的产业基础,构建“生产—科研—孵化—培育—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全产业链,遵循“健康农业、科技农业、循环农业、精细农业、订制农业、监控农业”的发展理念,构建“健康订制”为引领的新型产业化农场。这种体验模式,使得人们回归乡村、回归农业的愿望得以实现,同时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拉近了城乡的距离,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双赢、多赢。在产业化农业生产体验模式下,主要划分了开放式农场、种植示范区、农事体验区以及游览加工区四个区域。(图8-25)

图8-25 区域规划图
(1)开放式农场 该项目主要位于巨村的东部,规划设计时结合道路、水系的规划笔者布置了金坛健康稻米示范种植和淡水养殖两个设施基地。
①金坛健康稻米示范种植基地 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该基地种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金坛大米。力保在原生态的种植环境下,不施任何化肥,体现稻米原本的健康价值,达到真正的绿色、健康食材标准,通过科技引进、统一指导、村民参与、政府扶持等,构建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基地,带动和推进周边农业发展。示范种植基地向公众开放,是真正开放式的农场,供消费者亲自参观体验。所产出的水稻供给周边旅游消费和度假人群生活消费,同时通过定制、网售等渠道进行对外出售。(图8-26)

图8-26 稻米示范种植基地效果图
②淡水养殖基地 依托该地丰富的河塘、水系,打造淡水养殖基地。淡水养殖以养殖淡水鱼、虾、蟹、螺等为主,无污染的湿地健康水源地保障所养殖水产品的健康标准,推出本地水产品牌。同时在鱼塘中适当种植荷花、水生植物等,美化养殖区域景观,促进鱼塘的天然微循环。养殖基地面向大众开放,划出一定范围建设垂钓园,供游客渔猎体验。
(2)种植示范区 该区域主要位于巨村西北部。规划设计时考虑到生产示范以及参观的游览路线,靠近主要交通路线处布置了绿色果蔬种植示范园,在游览加工区外设置了欣荣农谷种植示范园。
①绿色果蔬种植示范园 分为农田种植和温室种植,以种植金坛本土特色蔬果和各类经济作物为主,高水平的生产体系和系统化的基地管理,代表农业生产领域的较高水平。生产基地的农业生产关注农产品的健康标准、安全可追溯、低碳有机等,通过专业务农团队的精细管理,以定产定销的模式,瞄准目标客户群体定向生产。农田种植根据四季的气候条件种植应季蔬菜,各式特色的种植区,形成色彩丰富的自然田园风光。通过景观化的种植布局,形成公园化的农业生产氛围。基地温室种植以反季蔬果为主,保证一年四季的蔬果品类齐全。绿色果蔬种植示范区密切对接金坛本地及周边城市农业发展需要,以供给城市蔬果等农产品为主,主打家庭或者企业的“健康定制”,也可定向配送给各大餐饮机构。(图8-27)

图8-27 绿色果蔬种植示范园效果图
②欣荣农谷种植示范区 欣荣农谷是金坛农业优势产业的核心展示,以金坛本地特色农业种植为基础,将金坛的红香芋、大蒜、食用菌等展现出来,在产业中局部融入景观产品,将传统的农业元素以创意手法,凸显金坛巨村的农业特色和农业文化。此种植示范区打造三大示范型产业基地,红香芋示范种植园、大蒜示范种植园、食用菌示范种植园,在每个种植基地中,分别打造主题景观节点,诠释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作物相结合。(图8-28)

图8-28 欣荣农谷种植示范园效果图
(3)农事体验区 农事体验区主要位于巨村的东北部。规划设计时以农事体验活动为主分别设计了:篱笆草堂、牧童庄园以及七彩蘑云三个活动区域。
①篱笆草堂 用各式特色的农作物围成篱笆小院,营造原生态的传统农业风貌,篱笆小院中有水田、旱地、水车、磨坊、晒谷场、收割机、农具制作等,游客在此体验播种、插秧、收割、采摘、灌溉等农事活动 ,开设小农课堂等科普农活知识,体验传统农事乐趣。
②牧童庄园 营造律动、欢快、激情的田园牧场空间,饲养山羊、兔子、矮马、小猪、奶牛、鸭子等,将传统的农事劳动与趣味的乡土体验结合起来,让来到这里的游客扮演“牧童”,回归农耕质朴生活,安享田园乐土,与大自然小动物亲密接触。 牧童农场设计系列小猪赛跑、赶鸭子、挤牛奶、薅羊毛、溜矮马等主题活动,同时结合体验性工坊,进行制作酸奶、奶酪等体验活动。(图8-29)

图8-29 篱笆草堂、牧童庄园效果图
③七彩蘑云 结合食用菌种植及金坛本地知名的食用菌产业,打造七彩蘑云,放大的巨型蘑菇云休闲景观组团,由蘑菇休闲广场和创意蘑菇屋构成。构建七个彩色的蘑菇屋,茅草顶,泥土彩绘墙,绘声绘色的将蘑菇屋的形态通过生态的手法进行呈现。每个蘑菇屋呈现一种主题,如同穿越蘑菇的奇幻之旅。蘑菇屋中融入个性化的DIY活动和体验,如制作蘑菇伞、蘑菇甜品、蘑菇灯、蘑菇工艺品等,展现金坛巨村食用菌产业的农业文化创意。(图8-30)

图8-30 蘑菇种植园效果图
(4)游览加工区 游览加工区主要位于巨村东部,靠近乡村对外交通线上。该项目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农产品的加工,另一方面又为游客游览提供了方便。
加工区集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仓储等多种功能。区域内农产品加工厂,主要依托本地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定制需求为主导,分为粗加工、精加工两种,蔬果通过清洗、分拣、包装形成蔬果礼盒、禽蛋礼盒等进行配送。加工区内的物流中心作为区域内仓储、分拣、检验、配送、运输为一体的全自动配送中心,是整个区域内外出入的第二窗口,也是其后勤服务方。配送车可实时监控与异常自动预警,形成智能化专业配送。(图8-31)

图8-31 加工物流园效果图
在游览加工区中设置流水线参观区域,面向游客开放参观,让消费者看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的过程,对食品安全更为放心。拟建的物联网农贸集市,通过线上网络,让消费者通过物联网条形码扫描可全程追溯所购买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各个环节,真正实现食品安全的全程追踪。
8.1.8.3 农业4.0模式
以现代农业智能化为方向,结合巨村本地的整体情况,笔者把其他大部分区域作为农业4.0模式区域。该区域以农业生产为主,导入科技,借助农业技术提升,增强了整个区域的农业核心影响力。通过提高单产、增加生物防治、借助物联网技术等,形成科研、实验、示范、推广、落实一体的科技影响力。
(1)精细农业体系 对各个生产地块进行划片分区,并根据土地不同划分其生产功能,采用种养殖日志的形式对各个地块的生产进行详细记录。精细化农业的生产方式是整个农业生产科技园生产的保障。
(2)循环农业体系 构建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体系,实现有机农业与养殖之间的全面循环,实现生活水处理后二次浇灌、实现湿地净化、太阳能发电(提供水车动能,带动水循环)、沼气池供热等,实现农业生产的低碳、循环体系,更进一步保障健康的生产环境,提升产品质量。
(3)监控体系 为家庭农场、企业农场、订制农场提供全面的物联监控体系,使得市场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全面监督和监控农场的生产方式,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4)现代农业科研基地 位于农业4.0模式区域的北部,依托本地的现有资源,建设以高科技、高起点、高效益为宗旨的农业企业,推动各类蔬菜、花卉、果树、粮油作物良种繁育新品种,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技术成果孵化和转化。通过物联网搭建信息平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配套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田,适用于示范科研,积极推动区域内农业生产建设,成为本地农业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