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农业景观更新的重要意义
(1)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农业景观的更新是以经济的发展作为保障的,故需提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景观更新模式。现代农业景观以生产功能为基础,结合观赏为主的旅游功能。由此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得到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得以优化,经济效益随之提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2)农业发展转型、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农村产业结构也已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农业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出现,原本以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被打破。生态旅游产业使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提高了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促进了城乡信息交流和农产品流通及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如今的“新农村”需要成为多元产业共同经营、智能化等高科技发展、环境、社会与文化的综合体。农业景观更新正是适应了农业发展亟须转型的这一需求,结合时代背景,贴近如今的发展现状。
(3)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农业资源有效管理开发的需要 农业资源开发与消耗过度,使得农业景观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人为活动频繁,区域景观被打破,建设用地肆意蔓延等现象的加剧,打乱了正常的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调控能力。近年来,乡村建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快速膨胀,许多山林水系被阻断,众多农业资源被占用;村民任意使用公共资源,随意排放垃圾污水,使得水质遭受污染,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等生态问题。这在很大因素上,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农业资源管理造成的,导致乡村的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给自然、历史脉络、农业景观带来巨大的破坏。因此建设乡村生态环境,有效管理农业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需要通过更新来创建新的现代农业景观格局。
(4)促进相关政策、制度引导,加速立法的需要 解决农业景观的保护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需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相关制度的引导、采取行政干预等。国外许多国家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实现了本国特色农业景观的保护和更新。以立法等政策方式,实现农业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强有力的法律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