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农业景观的肌理
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是人的外表和内质美的综合标志。在大自然中由于物体的材质、成分、结构的不同,导致其表面组织和排列的不同,使其有粗糙、高低、轻重的纹理感觉。
以地形地貌、水体、农作物为主的动植物、建筑物景观小品等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农业景观给人很强的视觉和触感。农业景观的肌理主要是由其自然肌理和人文肌理相结合而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地形地貌的肌理变化、以农作物为主的动植物本身的肌理变化和不同生产方式的肌理变化。从微观上看以农作物为例,其叶、花、芽、果实本身就展示肌理美。农作物的叶和花给人轻柔、飘逸的肌理感,而果实给人饱满、充实的肌理感。农作物叶片小巧给人纤细、轻盈的肌理感,叶片粗大则给人粗狂、强健的肌理感。此外农作物的种植和排列方式的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肌理感受。
从宏观上看农业景观的肌理还表现在农业景观构成元素与各种形态相结合,在精彩的自然环境上叠加,赋予人类科学技术,可以呈现出形态各异的恢宏的“大地景观”肌理。主要有以下类型特点:
(1)散点式肌理 散点式肌理构造初看显得缺乏整体感,漫不经心,但是不同尺度的空间有不同的审美价值。散点式的景观地形地貌通常有起伏,生态环境秀丽,在地形地貌、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下,地块呈散点分布,却又凝聚于某个中心,如晒谷场、池塘等。
(2)几何组团式肌理 农业景观的几何组团式构图肌理和城镇区域内的布局相仿,农业景观内的很多组团既独自又有互动交流。几何组团肌理的构造受生态环境因素影响比散点式大,通常地形地貌会比较难解读,在起伏变化的同时也受到库、塘、溪流等影响。几何式组团肌理通常是有两个以上彼此相对独立的组团,而连接方式主要包括水系、植物廊道、道路桥梁等。
(3)条纹式肌理 条纹式肌理布局的农业景观一般在丘陵山坡地带,地势比较陡,坡度比较大,受山水环境因素制约而自然顺应地势,是一种具有强烈秩序感、背后赋有特定的地理或人文背景的形式肌理。
(4)图案式肌理 这类农业景观的布局模式比较特别,它的景观特征主要依靠人工进行艺术装饰,通过生态农业的手段达到某种俯瞰式艺术审美以及相应的推广效果。这种农业景观表现形式为运用艺术手法和其他手段对农作物为主的植物、林带、路网等景观元素进行规划,构成字、花、几何或其他图案的肌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