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 江苏常州杨桥村农业景观规划建设的缺位分析

5.4.3 江苏常州杨桥村农业景观规划建设的缺位分析

5.4.3.1 区位条件

杨桥村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内,南靠前黄镇漕桥,西北部与锡溧河相接。东侧为常漕公路,另外规划中的新长铁路紧挨着村东部(图5-12、图5-13)。杨桥村建村历史悠久,南宋及元末明初即已成为当时重镇,1940年至1945年该村是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联络点。现该村有500多户,近2000余人。

图5-12 杨桥村区位

图5-13 杨桥村地理区位

5.4.3.2 自然文化资源

当地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以圩田为主。农副产品以水稻、山芋以及淡水鱼类为主打产品。文化资源富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杨桥庙会、杨桥捻纸、三十六行、调犟牛、掮轮车等。现存留大量的历史建筑,其中明清老建筑500余间,老街5条,古桥6墩以及寺庙古建筑6座。

5.4.3.3 规划建设现状

该项目于2012年开始进行规划设计,于2013年底一期初步建成。项目由当地政府主导,前期投资近5000万,希望打造成以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依托特有的村庄风貌,结合周边的滨水景观带,形成以历史文化风貌、产业风貌、新农村生活风貌、农家休闲体验、祭祀体验、养生文化体验为主导的六大特色展示区,发展当地特色旅游产业。一期项目建成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风光过一阵,但从2014年开始便逐渐冷清。笔者于2015年现场考察调研,认为该项目在建筑风貌控制、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历史街区改造、街巷空间整治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甚至出现了衰败的现象。(图5-14、图5-15)

图5-14 杨桥村现状

图5-15 杨桥村现状

5.4.3.4 规划建设发展不足的分析

(1)建设规划未完全发挥当地特有的农业景观资源 虽然该项目主要依托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希望通过对村落街区建筑的改造形成类似于无锡荡口古镇的旅游产业效果,但是在江苏地区这种简单的模式复制形式很难形成其自有的特色,从而缺乏核心的竞争力。如果建设规划时不仅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结合当地的传统特色农耕风貌,从而扩展当地休闲旅游时间、空间以及内容,并传承了当地传统的特色景观。

(2)建设规划未考虑当地居民的意愿 虽然当地政府希望以当地特色历史文化为依托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产业,但整个发展过程缺少与当地居民必要的沟通渠道,相关产业的利益分配不尽合理,造成当地居民热情不高,在旅游业尚未做强的同时,未与当地居民形成自身发展的动力,导致该建设项目在当地支持度不高,未吸引应有的人气,甚至该村还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