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

第一节 党的十九大报告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党的十九大报告》)。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一部分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要“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指向明确、要求具体并且切中要害。无论是建设教育强国,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离不开基层教育,这里从基层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情况,解读一下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总体要求与成果。

在我国义务教育领域中,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非常精彩、全面而又细致的解读,这里集合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情进行简单的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工作。近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依然将义务教育作为重点,要求我国的教育事业要全面发展,并要求加强我国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事业发展。

最近几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在九年义务教育方面,2016年,我国的小学净入学率为99.9%,初中毛入学率104%,已经超过了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在学前三年教育方面,2016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7.4%,已经超过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的逐年提升,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提升,有效地保障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与学前三年教育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

我国的教育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而且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也稳步提升。

为了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层面上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全国的中小学校的互联网接入率已经达到94%,多媒体教室也已经达到了80%,全国的教育卫星传输网已经服务近1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

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各级政府通过完善的资源配置,缩小了我国的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差距,与此同时,也解决了区域差距与校际差距,让我国义务教育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我国的特殊教育得到极大发展,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达90%以上。在随迁子女与留守儿童问题上,八成以上的随迁子女能够跟随父母在流入地的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留守儿童问题也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能够在政府主导的关爱体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此外,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投入问题上,我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尤其是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体上,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实现连续五年增长。我国全面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近2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因此受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基本都能享受到标准化的校舍,还有较好的基础教育设施,多数的基层学生能够接受到比以往更加好的教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