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的重大意义
想要理解该通知的重大意义,首先要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周所周知,有充足经费就有好的农村教育,好的教育带来好的发展,而好的农村发展就有充足经费。总之一好百好。在国家层面上来看,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而且可以闭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对于国家全局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我们党和我们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村义务教育,2001年中旬《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两年之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发布,这两个文件只是开了一个头,之后的数年间,一系列相关文件出台。这些动作,确立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为以往难以解决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提供了终极的解决方案,在制度层面上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到了我国公共财政保障的范围之内。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的新增教育经费要更倾向于农村,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其中详细地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切实解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的危房问题,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能够在安全舒适的校舍里学习。西部的各级人民政府要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要能够在西部地区将“两基”攻坚计划落实,切实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些工作十分艰巨,但从目前的工作成果上来看,西部的各级人民政府取得了十分令人振奋的成果。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与网络技术在部分领域已经全球领先。但是,我们在农村义务教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这就要求我们依靠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来解决。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在面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时,可以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方面着眼,其实很多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都是可以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来解决的。
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我国的“两免一补”政策是一项十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政策。2001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大面积地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主要是免去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杂费和书本费,并补助离学校较远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寄宿生生活费。《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的各项要求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绩显著。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就会发现,最为严重的问题应该是投入责任不明确。因为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导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第三章基层教育制度的法律解读”中的“第二节义务教育法的解读”“第三节教师法的解读”“第五节职业教育法的解读”和“第四章我国基层教育的现状与趋势”中的“第二节我国基层教育的问题”“第三节我国基层教育的对策”中都有阐述,这里就不再罗列。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经费供需矛盾方面也比较突出,其中最为主要的矛盾就是老生常谈的城乡二元矛盾和区域差异矛盾,不过值得高兴的是,这些矛盾正在得到缓解。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这也是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经费供需矛盾方面有着非常大的重叠,问题的内容也非常相似,主要也是城乡二元矛盾和区域差异矛盾引起的。
农民在义务教育方面负担过重,这一突出问题可以说是让政府出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需要从其他领域的问题入手,比如新农村政策以及三农政策就是在侧面解决农民在义务教育方面负担过重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能影响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效,这是对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最为不利的问题和因素,我们要在《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的指导下不断深化,力求尽早尽快解决。
该通知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是我国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等众多帮扶政策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切实推进相关改革,克服困难,解决经费保障问题。如果从我国教育整体着眼,《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也深远地影响着我国的义务教,其历史意义远超过我们目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