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基层教育”的政策背景

“互联网+基层教育”的政策背景

自从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后,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就开始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转变之后的传播方式一直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而变革。时至今日,录影播放、远程直播等方式已经过时,互动直播等实时性、互动性更强的方式已经成为主导。我国从政策层面上一直是鼓励相关技术发展的,比如我国最早鼓励广播电视进行函授教育,到21世纪之后鼓励网络教育。总之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政策纲领的鼓励下,信息技术以其成本低、覆盖广等优势,成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

在基层教育方面,互联网也早已进入了政府的视野,一个能以信息技术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了基层地区,这种便利的技术能解决当地教育多少重大问题。

2013年年末,《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该决定提出要在机制方面要构建一个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体系,并以此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在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的同时,兼顾缩小区域之间差距和校际差距之间差距。要在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基层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基层师资水平的限制、扩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解决基层教学点课程资源不足问题。在基层互联网教育领域,《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5年中旬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强调:“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17]

2017年年初,《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其中有一个关于积极发展我国互联网+教育的部分,这一部分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制度环境,该部分提出:

“加快完善制度环境。制定在线教育和数字教育资源质量标准,推动建立数字教育资源的准入和监管机制,完善数字教育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培育社会化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市场,探索建立‘互联网+教育’管理规范,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业态。出台教育数据管理规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形成教育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机制,确保网络安全与教育资源内容安全。创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加强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和创新基地建设,形成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

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无线校园’建设,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和网络教学环境的普及,具备条件的城镇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配置师生用教学终端。完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形成覆盖全国、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国家教育资源与教育管理平台的整合集成和协同发展。广泛应用区域教育云等模式,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基于统一数据标准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类数据伴随式收集和集成化管理,形成支撑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教育云服务体系。推动职业学校网络仿真实训环境建设。推动高校建立基于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科研协作平台。

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深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引导学校与教师依托网络学习空间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教学综合分析,创新教学管理方式。鼓励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为推动个性化学习和针对性教学提供支持。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基于互联网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着力加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覆盖;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在线开放课程,制定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将在线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鼓励学校或地方通过与具备资质的企业合作、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推动在线开放资源平台建设和移动教育应用软件研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普遍开放共享,鼓励师生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加快推动教育服务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18]

该规划中还提出了“制定在线教育和数字教育资源质量标准,推动建立数字教育资源的准入和监管机制,完善数字教育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培育社会化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市场,探索建立‘互联网+教育’管理规范,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业态。”[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