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斯氏体系到形体行动方法》简介
《从斯氏体系到形体行动方法》这本书是由.郭震著创作的,《从斯氏体系到形体行动方法》共有85章节
1
序 言
首先祝贺郭震的博士毕业学位论文《从斯氏体系到形体行动方法》即将由朝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尤其为戏剧界能进一步发展斯氏表演体系,推广和研究形体行动分析法而感到高兴。 ...
2
震荡的心
郭震老师我习惯叫他“震”,结结实实山东小伙儿的名字。只看外表,郭震并不像强壮威武的山东汉子。清秀的脸庞,红润的肤色,总是笑眯眯的,倒像个江南秀才,没有多少“震”...
3
摘 要
20世纪伟大的戏剧理论家、改革家、教育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生致力于导演处理演出和演员创造角色的方式方法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终于创立了以...
4
Abstract
Twentieth Century Great Dramatic Theorist, Reformer, Educator, Director, Acting ...
5
前 言
在今天的中国,随着戏剧艺术国际化交流活动的日益丰富频繁,戏剧导表演艺术以多元化的训练内容冲击着我们的视野,不同国家导表演训练体系、不同的创作方法逐渐被我们所熟知...
6
目录
目 录 序 言 震荡的心 摘 要 Abstract 前 言 第一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演员的培养 第一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的形成 一、革旧图新——时代...
7
第一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演员的培养
形体行动方法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提出的创造角色的方法,形体行动方法的提出使得体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体系具备科学性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形体行动方法属于体系创...
8
第一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的形成
...
9
一、革旧图新——时代呼唤表演艺术的改革
“依我看来,现在的戏院并不比三四十年前高明。不管在戏院的走廊上也好,休息室里也好,就跟过去一样,我无论怎样也找不到一杯干净的水。……有的时候,演员从头到脚笼罩在...
10
二、薪火相传——俄国现实主义演剧传统沃土的培养
“这不是那些流行一时的、可以鄙视或摒弃的传统。不!这是永恒的艺术传统,离开这样的传统,必将走投无路。倘若人们——演员——于青年时代曾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流连忘返过...
11
三、锲而不舍——自身演剧之路的不断追求
“保存这些传统,就是要使它们得到发展,因为天才的东西所要求的是进步,而不是墨守成规,停滞不前。……旧事物的拥护者们一下子就永远否认了我们这行艺术中一切新生事物,...
12
四、内在潜流——契诃夫剧作奠定了斯氏体系的美学基础
图2 契诃夫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 在总结自己的艺术道路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契诃夫既善于掌握舞台上外部的真实,也善于掌握内部的真实。在自己剧本的外部生活中...
13
第二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发展阶段
...
14
一、斯氏体系发展的第一阶段——创作自我感觉诸元素阶段
1905年前后,一方面随着俄国革命的失败,社会风气的颓废和萎靡,创作掉进脱离生活的泥沼;另一方面契诃夫的逝世让莫斯科艺术剧院出现创作上的思想危机。斯氏在他的日记...
15
二、斯氏体系发展的第二阶段——行动、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的提出
1909年,斯氏用发现体系元素的方法排演了屠格涅夫的剧本《村居一月》,他要求演员必须获得某种“由演员的眼神,由他的声音中细微得几乎察觉不到的变化,由于非常有力的...
16
三、斯氏体系发展的第三阶段——形体行动方法的提出
在第二阶段中,“元素的体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将“动作”元素提高到了应有的位置上,成为“动作的体系”,又构成了“贯串行动”,因此斯氏晚年提出:“体系就是贯串行动和...
17
第三节 体系的美学思想——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创作原则
俄国著名演员米哈伊尔·契诃夫在1955年一篇名为《关于五位俄国著名导演》的文章中谈道:“我现在才明白(以前我对此并未体会到),他所说的真实感完全是一个特殊的东西...
18
一、生活的真实性
“从生活中选取范本”是伟大演员史迁普金留给后世的遗训。史迁普金注意到俄国的演剧艺术必须要解决艺术和生活的问题,一个艺术家不仅要辛勤地劳动,研究好角色,更需要细心...
19
二、心理的真实性
斯氏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应用,还体现于他所探寻的心理现实主义,他所创造的形象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于心理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形成,斯氏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斯氏...
20
三、思想的真实性
思想的真实性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所追求的美学原则之一。古希腊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提到悲剧的“陶冶”作用。“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
21
四、人民的真实性
“戏剧是一把双刃剑:它用一面锋刃能为光明而斗争,但用另一面锋刃也能为黑暗而斗争。由于拥有这种影响力量,戏剧可以使观众高尚起来,但它也会使他们腐化堕落,败坏趣味,...
22
第四节 坚持“体验艺术”为基础,创造角色的“精神生活”
谈到斯氏的“体验艺术”,我们不得不提到表演艺术中的两个流派:“表现派”和“体验派”。关于两者的争论,从戏剧产生的那一刻起便存在,也会随着戏剧艺术的不断发展而持续...
23
第二章 形体行动方法理论与科学基础
“形体行动方法”亦称“心理——形体行动方法”,是斯氏演剧体系的导演处理演出和演员创造角色的一种方法。形体行动方法形成的基础分为三点,其一是斯氏演剧体系的心理现实...
24
第一节 形体行动方法的理论实践基础——舞台行动
...
25
一、戏剧艺术的实质——行动
作为起源于酒神祭祀活动的戏剧,“行动”一词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就被古希腊人提及,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提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26
二、行动——心理行动和形体行动的统一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人的活动的最简单的环节就是动作,在里面包含着思想、感情、意向、目的和动机,并产生形体活动的物质力量。这不是与外部隔绝的主体,不是知觉,不...
27
三、舞台行动的制约与诱因——规定情境
(一)规定情境 规定情境是斯氏演剧体系的术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对规定情境做出明确的定义:“这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
28
四、在事件、冲突中把握行动的本质
对于形体行动方法的研究和把握,我们要从戏剧艺术的本体着手,在事件、冲突、行动三者蕴含的戏剧性相互关系中去理解行动的本质作用。克涅别尔在《在动作中分析剧本和角色》...
29
五、行动的链条——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
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是斯氏晚年的重大发现。斯氏晚年的形体行动方法正是在贯串行动和最高任务的指引下,形成人物的身体生活线、思想情感线和人物情感逻辑线,最终创作出符...
30
第二节 形体行动方法的科学基础——现代心理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