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拉波泊,查哈瓦.演员与导演[M].天蓝,曹葆华,译.上海:生活书店,1949.

[2]阿巴耳金.史达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苏联戏剧[M].汤茀之,译.北京:时代出版社,1953.

[3]阿巴耳金,等.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创作方法[M].罗慧生,等,译.北京:艺术出版社,1955.

[4]马尔科夫,楚西金.莫斯科艺术剧院[M].陈笃忱,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

[5]马加歇克.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解说[M].陈西禾,译.上海:平明出版社,1954.

[6]奥托弗立兹·盖耶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讲话[M].邵牧君,译.北京:艺术出版社,1955.

[7]安塔洛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谈话录[M].历苇,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7

[8]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遗产讨论集[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

[9]查哈瓦.论舞台行动[M].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编印,1958.

[10]查哈瓦.关于表演技巧问题[M].张守慎,译.北京:中央戏剧学院,1956.

[1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苏连戏剧大师论演员艺术[M].江辉,等,译.北京:艺术出版社,1956.

[12]玛·克尼别尔,等.在动作中分析剧本和角色[M].马华,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13]华·托波尔科夫.演员的技术[M].张守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14]克涅别尔.演员创作中的语言[M].芮鹤九,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

[15]格·尼·古里叶夫.导演学基础[M].张守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

[16]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M].史敏徒,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17]格.克里斯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演员的培养[M].李诊,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18]格·尼·古里叶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讲座[M].孙维善,张守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19]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演技六讲[M].郑君里,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20]托波尔科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演中[M].文骏,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2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奥瑟罗》导演计划[M].英若诚,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22]尼·戈尔恰科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演课[M].孙维世,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23]阿·波波夫.论演出的艺术完整性[M].张守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2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海鸥》导演计划[M].黄鸣野,李庄藩,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25]尤·斯特罗莫夫.演员创造再体现的途径[M].姜丽,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26]鲍·阿尔佩尔斯.俄罗斯名家论演技[M].孙德馨,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27]玛·克涅别尔.论聂米罗维奇-丹钦柯导演方法[M].周来,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28]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底层》导演计划[M].伍菡卿,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29]玛·阿·弗烈齐阿诺娃,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M].李诊,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30]格·托夫斯托诺戈夫.论导演艺术[M].杨敏,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31]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2]帕·马尔科夫,等.论梅耶荷德戏剧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33]苏丽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M].中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4]贝·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M].丁扬忠,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35]耶日·格洛托夫斯基.迈向质朴戏剧[M].魏时,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36]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动物高级神经活动[M].周先庚,荆其诚,李美格,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7]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唐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8]艾利卡·费舍尔·李希特.行为表演美学:关于演出的理论[M].余匡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9]华生.行为主义[M].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0]冯特.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M].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1]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2]铃木忠志.文化就是身体[M].李集庆,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

[43]特佐普罗斯.特佐普罗斯和阿提斯剧院:历史、方法和评价[M].黄觉,许健,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44]贾克·乐寇.诗意的身体[M].成杨出版社,2005.

[45]梅丽莎·布鲁德,等.表演训练手册[M].刘亚,马潇婧,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46]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M].余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47]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M].金发燊,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48]郑君里.角色的诞生[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49]焦菊隐.焦菊隐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50]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1]谭霈生.戏剧本体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2]姜涛.中国演剧学习实践斯氏体系讲略[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53]杜定宇,编.西方名导演论导演与表演[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54]王爱民,任何.俄国戏剧史概要[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5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文讲演谈话书信集[M].郑雪来,汤茀之,姜丽,孙维善,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56]郑雪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论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57]罗念生.论古希腊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58]童道明.他山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59]格拉特柯夫,辑录.梅耶荷德谈话录[M].童道明,译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60]童道明,编选.梅耶荷德论集[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1]《戏剧报》编辑部,编.“演员的矛盾”讨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

[62]王向峰.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63]梁伯龙,李月,主编.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64]胡导.戏剧表演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65]叶涛,张马力.话剧表演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66]傅柏忻.演技教程:表演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67]刘宁.演员的表现技巧[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68]吴卫民,主编.戏剧撷英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

[69]吴靖青,主编.表导演者[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

[70]郑雪来,选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导演与表演[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71]李锦云,主编.表演心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2]詹竹莘.表演技术与表演教程[M].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7.

[73]张之沧,张卨.身体认知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4]郝戎.演员的情感创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75]王昆.演员主体意识的觉醒[M].上海:中西书局,2015.

[76]陈明正,主编.表演教学与训练研究[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

[77]梁燕丽.20世纪西方探索剧场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78]张仁里.启程: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八〇班教学手记[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4.

[79]林洪桐.表演创作手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80]许同均.电影导演的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81]顾威,主编.《龙须沟》的舞台艺术:上编[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82]蓝剑虹.现代戏剧的追寻:新演员或是新观众[M].台北:唐山出版社,1999.

[83]黄佐临.德国戏剧艺术家布莱希特[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84]王丽娜.表演课[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

[85]LAKOFF G,JOHNSON M.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Basic Books,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