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体系发展的第三阶段——形体行动方法的提出
在第二阶段中,“元素的体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将“动作”元素提高到了应有的位置上,成为“动作的体系”,又构成了“贯串行动”,因此斯氏晚年提出:“体系就是贯串行动和最高任务。”斯氏认识到任何的行动都包含心理的成分,心理和形体是行动二重性,这就为体系走向第三阶段铺平了道路。
斯氏曾经认为,行动是目的,一切元素都是为它服务的,但不管怎么强调行动,心理技术总是在先,而行动在后,也就是说,行动是通过心理技术达到的。后来,斯氏认识到心理内容必须获得外部形式,看不见的必须转换为看得见的。这样,《演员自我修养》就开始研究外部的各种问题,内部技术和外部技术的结合就可以奔向最高任务和贯串行动。
但是内部技术和外部技术该如何结合起来呢?有时内部技术单独存在,有时外部技术单独存在。斯氏早期认为,元素链上的任何一个元素,只要你抓住其中一环便可以带动其他元素。但是在完成体系第二阶段的探索以后,他又开始思索:元素链上的哪一个环节是最重要的呢?需要找到主要的一环,就有可能随时带动整个锁链,而不必考虑其他元素。
斯氏对其他所有元素重新考虑,终于找到了答案,他在《〈奥瑟罗〉导演计划》里写道:“演员有各种各样的线,例如,情节的线,心理与情感的线,纯舞台行动线,等等。然后,还有一些演员常常忘掉的线,这些线是演员技术所需要的,因为它们将引导演员走上正确的道路。形体动作、真实与信念的线是构成所谓‘当天的线’的重要的线之一。”[22]这样,斯氏找到了带动整个元素链的环节。斯氏体系也就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行动已经不是元素了,它成了创作过程的基本‘发条’,或者说,基本动力,内心生活的一切元素都统一在行动里。它把思想、情感、想象和形体行为统一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就找到了创作过程的关键。”[2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第三个发现,使得体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为在此之前,一切都是以沉入角色内心的方法为基础,而现在证明,不能先沉入内心,从头到尾体验一遍,然后再开始体现,必须两者结合起来。
“这就是体系的新原则:形体和心理是统一的,行动和体验不能分裂。因此,一切问题关键就在于体验和行动的统一性。绝不能单独地创造内部自我感觉,然后再把它注入到‘形体自我感觉’里。绝不能平行地创造内部自我感觉和外部自我感觉,然后才用一种神妙的方式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正如我们在图表上所看到的那样。内部自我感觉和外部自我感觉是在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状态中,是在一种有机的联系和相互的依存中产生和发展的。”[24]
正如古里叶夫所说,斯氏此前在他的著作中一直把“形体行动”当作一种创作“手法”,而到了最后十五年,斯氏把这种方法叫作“形体行动方法”。斯氏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现并确立了新的原则,找到了“形体行动”带动“体验”和“表演诸元素”这个关键的创作手法,“形体行动”也达到了能够统领其他一切创作手法的“方法”的高度,于是也就被称为“形体行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