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形体行动方法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形体行动方法

斯氏晚年所倡导的形体行动方法,其根本的目的是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的创作,斯氏这里指出的有意识的技术,包括演员创作所需要的内外部的一切技术。在晚年,他更强调通过演员有机地组织富有逻辑的身体生活,而逐步建立起创作所需要的内部的自我感觉。通过外部动作的刺激引起内在心理的反应,这正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要研究的方向。

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认为“要想了解一个人,我们必须了解所有的动作的历史”,“人格乃是一切动作的总和”。行为主义抛弃内省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从外部人的行为入手,研究具体情境下人的反应,这种反应也包括言语。用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如下:

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的反应分为两类:外部反应和内部反应。外部反应是指我们人类所表现的可见行为,如停下来捡起网球,坐下来写讲稿,等等。另外,有些反应可能限于体内的肌肉和腺体的反应,如停下来看到自己心仪的对象,虽然外部没有变化,但是测量仪显示心跳正在变化,血压正在变化,肌肉的松紧程度也在改变。从S到R,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反应的条件和刺激的条件同等重要,甚至更有社会意义,人是被不断的情境包围着,不同的反应可以被条件化,也称作替代行动,进而通过刺激研究人的不同反应,通过反应寻求刺激的根源。“无论是形成条件反射、替代活动或升华活动,就像无条件反射活动还没有完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一样,是适合于作持久性顺应的。”[33]华生否定意识存在的基础,提出了“动作流”来替代心理学家詹姆斯所提出的“意识流”,表面一切复杂的行为都是由简单反应发育而发展来的。

斯氏形体行动方法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一样,都强调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是唯一可以观察、研究和了解的对象,因为行动是肉体的、物质的、可视可触摸的实体;行为主义心理学关于“刺激—反应”的研究,为斯氏所提出的完成简单、细小、具体的形体动作,过渡到艰巨的创作任务提供了坚实基础;斯氏所提出的建立角色的“形体行动线”,也与华生提出的“动作流”相吻合,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斯氏晚年提出的“新手法”“新途径”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