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出发”寻找心理——形体自我感觉是方法的关键

三、从“自我出发”寻找心理——形体自我感觉是方法的关键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演《伪君子》时曾谈道:“在创作中……任何时候都必须要,第一,从自我出发,从自己的天性出发;第二,遵循创作的规律;第三,使自己服从另一个人即角色的逻辑。如果不彻底清扫一下自己创作心灵中的‘肮脏马厩’,不清除那些陈旧的刻板公式,我是任何角色也演不了的。”[23]

在中央戏剧学院图书馆,陈列着1953年来华指导的苏联专家的教学记录,在《列斯里片断排演记录》中有这样一段戏,是列斯里指导演员排演《大雷雨》第三幕第二场:

教员:还是请您为我们排一段吧,一则是其他剧目还没有开始排,二则是我们很希望您能为我们排一段戏。

(郭永华和张孚琛站在出场口,准备上场,专家问他们。)

列:这两个男人出场有何区别?

张:我常来,他第一次来。

列:对,形体自我感觉有什么不同?

张:我常来,因此我很胆大。

专:这是什么意思?你说你的动作应该怎样?

张:我一边唱着,一边看她来了没有。

列:不对,他认为他是她的主人,她一定早就在这儿等他了。因此,他是大摇大摆唱着来的。他非常得意,心想,今晚可以过一段愉快的生活。

(讲到这儿,专家就从分析库德略西的形体自我感觉开始,进一步对人物进行解释。)

列:库德略西来了,以为姑娘在等他,可是她竟然不在。于是,他想,“你居然没有等我,还让我来等你,简直不成体统。你知道你在跟谁谈恋爱吗?你以为你是谁,比你好的姑娘有的是……”于是,他坐下来弹琴,他认为他爱上了瓦尔瓦拉,这对于这个姑娘是天大的幸福。所有的姑娘都在想,要是能和库德略西跳舞该多好,有时,你把姑娘带到家里,拥抱、接吻,过后你自己睡觉,把姑娘撇下不管了。你就是这么一个人。

(接着,列斯里叫另一个女同学一同上去,用表演来说明库德略西对瓦尔瓦拉的态度。)

(他右手夹着六弦琴,左手插在上衣口袋,背向女同学站着。当她走近他时,他很不满意地回头看了她一眼,用责备的口吻说:“怎么这么晚才来。”她请他原谅,撒娇地用双手抱住他的脖子,他冷冷地把她的手从肩上拿下来,然后说:“算了,饶了你这一回。”然后用右手把她往怀里一抱,肩并肩往台后走去,一边走一边唱,临下场还回头挤了挤眼。)

列:像这样才是第一流聪明小伙儿!平常你是爱姑娘还是怕姑娘?

张:当然是爱。

列:要记住,假如有一天学校里姑娘们都说“张孚琛怎么对姑娘如此放肆”,那你才真找到正确的形体自我感觉。

从这一段的记录中我们能够看到,列斯里是如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来寻找形体动作的自我感觉。在斯氏的《演员创造角色》一书中多次强调,“演员不可忘记,特别在戏剧性的场面中,他必须经常从自己本人出发,而不是从角色出发去生活,从角色那里所取得的只是它的规定情境罢了”。“从本人出发可以去体验角色,从别人出发则只能搬弄角色,赝造角色。”[24]自我出发是一切工作的起点,但是斯氏并没有一直停留在自我出发中,而是通过“我”来捕获“角色”的形体自我感觉。

列斯里为了追求此时、此刻、此地的真实,一上来并没有让演员以角色的台词作为出发点,也没有让演员拿已准备好的内容来排练,而是不断地启发学生,为学生组织丰富和细腻的内心独白,通过紧紧围绕演员与角色的形体和心理的内在逻辑来组织行动,立足于当下,不断地提出“此时你的形体感觉如何”,让演员通过组织简单的、可以做到的形体行动来认识自己,走向角色。

斯氏的学生托波尔科夫谈到斯氏排演《死魂灵》时,也提到了同样的创作方法,当托波尔科夫饰演的乞乞科夫来向秘书官寻求帮助时,斯氏问他:“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行动?”托波尔科夫说道:“我想,乞乞科夫在这里感觉到……”斯氏打住他的话,“你先不要感觉到他会怎样,你先想想自己怎么行动”。随后在斯氏的指引下,他做了很多形体方面的练习,斯氏和托波尔科夫用各种方法研究和改善这些形体动作,以获得准确的形体自我感觉。托波尔科夫写道:“工作有时是很有趣的游戏,有时又仿佛是在课堂上做最简单的基本形体动作的练习(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时则变成一个非常学究气的、吹毛求疵的老师),有时又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序幕中出场人物的行为线索。”托波尔科夫书中引用斯氏的话:“我的方法是要善于诱导自己获得今天的感觉。就是说,在今天、此时、此地,将要动作,譬如,将要侮辱乞乞科夫,把他扣押起来等等。假如以前有人称赞了你的角色中的某一个单位,称赞了你的某一个手势或某一个语调,那你不要去珍惜那些东西,不要把它们保持下来,而要采取更有趣的东西,避免形成刻板公式。你应当拿海绵把它们擦去。”[25]

从托波尔科夫的记录以及苏联专家列斯里的创作案例来看,起初进入排练阶段时,在导演的启发下,演员一点点去尝试、一点点去行动、一点点去捕捉发自内心的形体动作,通过真实的交流和适应,寻找角色的形体自我感觉。由于行动的过程是由衷地发自演员的内心,没有任何的强制,通过演员本人完成一个个形体动作的任务来逐渐靠近角色的所思、所想、所做,这种转化的过程由外到内作用于演员的内心,进而从动作中不断地挖掘出角色的行为逻辑、性格逻辑、思想逻辑,让演员逐渐地获得创作中的内外部的自我感觉。这正是从自我出发来接近角色形体行动方法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