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行动方法的特性
(一)创作中的双重性
演员的艺术创作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这一点在当今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在我们的创作中(也包括当下),往往案头的分析和排练的体现各成一套,单摆浮搁,甚至分析和体现成为不得不做的模式。形体行动方法的出现,实现了现实主义创作中行动分析和理性分析的有机结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融合、身体思维与大脑思维相统一的典范。从演员的创作来看,形体行动方法从演员与剧本的碰面便打破了创作中体验与体现这一无形壁垒的束缚,让演员初具了解便走上舞台,他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通过自己的“身心”直接地认识剧本,了解角色,感受规定情境,寻找角色的行为逻辑、思想逻辑。当演员按照事件和任务完成了行动分析后,他又必须在导演的带领下回到案头工作,通过“清单对照”的方法,找出在行动的过程中不符合人物逻辑、不符合事实和事件发展方向的内容,这一刻他需要借助理智的力量,来全方位搜寻角色的贯串行动和最高任务,规划演员的创作远景和角色远景,当然,这一刻的理智分析已经融入演员身体的感受,是形象思维下身体与思维的结合,而后通过故事行动线的讲述,通过行动站标的划定,再一次唤起自己的欲望和情感,投入到感性认识的创作中。从导演的创作来看,形体行动方法更是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有机地捆绑在一起。导演起初需要在分析中带领演员把握全剧的贯串行动和最高任务,时刻监督演员创造角色的逻辑和方向,同时如焦菊隐先生所言,“导演要能够体验角色,设身处地进入角色的情境之中”,感同身受下完成导演的分析。同时导演要能从小品练习中甄别角色发展需要的宝藏,寻找演员走向角色的萌芽。形体行动方法的运用,以行动的侦查带动智慧的分析,以智慧的分析检验行动的侦查,在桌边分析和排练体现中使得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双重性发挥到极致。
(二)制约下的灵活性
形体行动方法激发了演员创作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演员不必在创作之初便拘泥于剧本,摆脱了剧本台词对创作的束缚,在自己组织的小品练习中,把注意力放到任务的执行和对手身上,可以真实地感受对手给予的态度和刺激。由于小品练习是以练习的形式呈现,创作者的心里潜伏着一种想法——“我们现在不过是做小品”,演员自己非常清楚,小品练习是自己通往角色的一条道路,于是胆子逐渐大起来。小品练习是草稿,是试验,是探索,是检验。演员通过小品练习填充角色性格发展形成的原因,填充幕与幕之间、场与场之间人物的后景心理空白,填充台词之下、动作之后人物内心真实的动机。为了寻找小品练习下人物的形体心理自我感觉,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内外部性格特征,演员必须要如饥似渴地汲取一切有助于他们理解人物行动和思想的知识,小品练习中没有一切是死板的、固定下来的东西,正因为这样,演员的灵活性得到了释放。但是这种灵活性是在导演的把控和剧本的制约下进行的,演员所组织的舞台行动也是在规定情境的制约下完成的。当演员的小品练习中的人物发展偏离了轨道,导演要带领演员分析并及时地给予指正,形体行动方法使得二度创作真正发挥了剧本制约下的创作的灵活性。
(三)即兴里的真实性
打破一切刻板表演的束缚,这是斯氏运用形体行动方法的初衷。形体行动方法让演员此时、此地、此刻置身于规定情境中,正如斯氏自己所说:“让自己置身于剧本的规定情境中,同时真诚地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自己该做些什么,才能够摆脱那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呢?……你就会开始在角色中感觉到自己。从这里出发,可以再进一步,做到在自己心中感觉到角色本身。”[31]斯氏排练《伪君子》的过程中,围绕着剧中揭示的生活内容,做了很多辅助的即兴生活的小品练习,比如,把莫斯科艺术剧院后楼布置成奥尔贡一家的住所,在这样的氛围里,欧尼尔生病了,每个人根据各自与欧尼尔的关系展开行动;答尔丢夫向欧米尔求爱,斯氏布置了即兴无言小品练习,等等。圣彼得堡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菲尔金斯基认为,形体行动方法的中心是小品练习,小品练习的基本要求是演员能够做到此时此刻,在人物的规定情境中真实的即兴适应的能力。他认为,斯氏一直在寻找某种途径把创作天性带到工作中,后来发现只有赋予创作天性和创作下意识的完全自由的行动才能发挥演员的天性下意识,而小品方法就是赋予演员自由行动最好的载体。圣彼得堡戏剧学院如今从一年级开始,就通过大量的、丰富的一系列练习,如改变规定情境练习、无实物练习、行动链条练习,等等,来训练演员达到创作想象与信念,达到从我出发,此时、此刻创作的真实。菲尔金斯基教授认为:“创作者、即兴者,保证了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真正创造的戏剧,自己的戏剧。”[32]
(四)体现上的渐进性
形体行动方法是演员逐步走向角色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点便是渐进性。它体现在两点:其一,形体行动方法把人复杂的动机和行为拆解成简单的单元,心理学叫作“局部动作”或“操作”。斯氏为了保护演员的创作天性,从自我出发,从最简单的任务开始,演员所要执行的仅仅是他自己在剧中可以相信的动作,斯氏的目的便是通过看得见的“物质动作”逐步建立演员—角色的桥梁。其二,渐进性体现在通过建立起角色的行为逻辑,让演员逐步靠近创作中的自我感觉,逐步接近人物内心真实、复杂的行为动机,在行为逻辑的引导下,建立行动的总谱,进而抓住全剧人物的贯串行动,奔向最高任务,这个过程是渐进完成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进行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