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主体来看:形体行动方法打破了创作者体验与表现的鸿沟,发挥了创作者意识的主导作用
在旧式的排演方法中,演员分析与体现的过程是完全割裂的:在拿到一个新剧本后,导演和演员往往会进行密集大量的案头工作,演员才能走上舞台,而演员进入体现阶段后,之前的案头分析又成为演员的桎梏,演员头脑中堆积着大量的无用的分析,阻塞了创作前进的道路,为了生活在舞台上,又要重新开始划分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无用的。演员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生活和形体生活犹如被看不见的一堵墙隔成了两个世界。
因此在晚年的研究中,斯氏要求演员对剧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便可以走上舞台。斯氏常对演员说:“就从你认为的能够执行的简单的任务开始吧。”斯氏提供了从人的动作的逻辑,从人的用以实现最终目的的行动的逻辑方面来接近角色的方法。他把人的动作看成形体和心理统一的过程的表现,认为演员从动作的本质出发进入形象的途径是最正确的手段。他指出,通过正确地执行恰当的动作,通过它们的逻辑与顺序,演员就能够有意识地进入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内心世界,并在自己身上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这就是形体行动的方法。可以说,正是由于形体行动方法的提出,把演员摆在了戏剧创作的核心位置,宣告了演员是戏剧创作的中心,激发演员创作意识的主动性。从创作之初,演员便通过从自我出发的“行动”,唤起自身的一切感受,投入到剧本的研究和创作中。为了获得正确的自我感觉,他必须在台上认真地执行由简单到复杂的任务,而获得创作中宝贵的真实感和信念,通过研究与分析剧本和人物内外部的规定情境,并通过“假使”和想象生活在规定情境中,演员讲述人物的贯串动作线,通过有意识的行动的过程,进而不断地丰富和挖掘规定情境,同时运用行动性的小品练习,去完善和填充人物的性格特征,丰富和发展人物的内心生活,最终通过建立行动的总谱,奔向角色的最高任务,达到人物精神生活的塑造。形体行动方法,正是演员在创作角色中打破体验与表现的藩篱,发挥创作者主导意识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