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研究内容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首先基于现有交际能力的相关研究,指出其成就和不足,针对交际能力研究的不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研究,深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定义,使其更加全面系统地揭示交际能力的本质特征。深入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交际能力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环境可供性理论、社会适应论、三向交互论、活动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从主体发展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多维度地审视交际能力,构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交际能力理论框架,提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特征,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并通过有意义的交际能力教学实践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从复杂动态的视角分析交际能力发展进程,探讨主体发展因素和交际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

第一,综述汉语交际能力研究,多角度全方位理解交际能力,从交际能力的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梳理中外交际能力概念,评述中外关于交际能力的主要理念,并从复杂动态系统视角重新审视现有的交际能力定义和理念。第二,以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环境可供性理论、三向交互论、具身认知等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提出本研究交际能力定义,构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交际能力理论框架。第三,以交际主体的发展因素作为内因,环境可供给因素作为外因,构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体系。这个培养体系既体现教的可供性,又体现学的主体性,结合内因和外因改善教学效果。第四,对比教学实验和实证研究,传统教学效果与新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分析内容不仅包括学生成绩,还包括主体的交际话语分析,这两部分采用统计学分析和质化分析方法。同时通过个案研究关注学习者交际能力动态发展进程以及与学习者主体发展要素之间的动态互动,采用学生日志、交际话语分析和学习者主体发展问卷等作为研究方法与工具。第五,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结论、创新之处、研究价值、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实践假设:

以交际主体的发展为核心,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交际能力理论框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体系,采用复杂适应模式,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分析学习者主体发展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动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