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能力发展理论框架构建
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是一个依赖于环境、社会、认知、心理等多种因素而产生的综合体,涉及各个层级组成成分之间的互动。但最为重要的是,交际能力既不是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也不是内置于人体的某种与生俱来的语言机制,而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一种能力,是由人们通过语言来交际而发展起来的能力。忽略人的主体地位,是无法建构完整的交际能力体系的。但学习者、习得环境和使用的复杂性等都给实际操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难以作出一个适合所有学习者的结论,然而这些复杂性和差异却是交际过程中的常态[172],也不能完全忽略不计。在构建交际能力发展理论模型时,也不能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将其纳入到交际能力发展系统中,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它们在这个复杂系统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如何体现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另外,要构建交际能力发展模型,研究的挑战还来自于追踪交际主体在不断地进行社会交往的情境,以及连接其行为和语言发展的轨迹。因此,借鉴现有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交际能力发展模型(第一章第三节)和多维视角下的交际能力发展研究(第一章第三节),结合交际能力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特点(本章第二节),教师对交际能力理解的分析(本章第一节)和本研究对交际能力的定义(本章第三节),并在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可供性理论以及相关理论指导下(第一章第三、四节),我们尝试构建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发展模型如图2-10所示:

图2-10 交际能力动态发展模型
作为交际能力的动态发展理论模型,一方面要体现制约交际能力发展的复杂要素,一方面还要反映处在交际能力复杂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根据该理论模型,交际能力的发展是由主体的发展、话语网络和可供环境所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话语网络、主体发展和可供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组成了一个动态又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交际能力在交际主体感知、体验和适应话语网络和可供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发展。构成交际能力的各要素作为多元组合,本身也是一个稳中有变的复杂动态系统,由下一层级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又在相互作用下产生新的结构,涌现新的特征。根据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系统中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如主体在新的可供环境中,进行了新一轮的话语交际,那么他的交际能力系统就会发生改变。
此外,与传统的交际能力模型不同,在我们尝试构建的交际能力发展模型中,交际能力既不是二语发展的起点,也不是二语发展的终点,而是二语发展的复杂互动过程,是与主体发展和整个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的进程,我们认为这更符合第二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在第二语言发展的进程中,主体感知、体验和适应话语网络、可供环境,以此促进交际能力发展。愉悦和信心是两个重要参数,分别代表使用第二语言做成一件事和成功交际的成就感,他们和交际能力的发展高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