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学习者主体问卷》,该问卷的研制参考了二语习得领域中涉及学习者主体发展要素的一些重要量表,主要有E.Horwitz(1986)等人设计的外语课堂焦虑感量表[17]、Oxford(1990)学习策略量表[18]、Pintrich &Degroot(1990)等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问卷[19]、Raid Joy(1995)设计的感知风格调查表[20]、Dornyei&Csizer(1998)等的动机策略量表[21]、Grigorenko等人研制的语言学能测试[22]和MacIntyre(2001)等的交际意愿量表[23]等,在此基础之上设计本研究的学习者主体问卷。
问卷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者的基本信息情况,如性别、年龄等;第二和第三部分为学习者主体要素情况,包含4个要素项目:一般个体差异要素、情感要素、认知要素和环境要素。其中第二部分为陈述句式项目,共包含39个小项,应对方式采用李克特量表的6个等级模式,包括:(1)完全不符合;(2)大多数情况下不符合;(3)有点儿不符合;(4)有点儿符合;(5)大多数情况下符合;(6)完全符合。第三部分为疑问句式项目,共包含15个小项,应对方式采用李克特量表的6个等级模式,包括:(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基本不同意;(4)基本同意;(5)同意;(6)完全同意。鉴于学习者正处于汉语学习的零起点至初级阶段,还无法使用汉语完成该问卷,又考虑到使用英汉对照版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因此问卷设计采用全英语版[24]。调查问卷中各个变量名称、意义解释与相对应的题号如表3-24所示:
表3-24 学习者主体要素变量一览表

续表

本研究的另一测量工具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测试,以该项测试的成绩作为本次研究的因变量,学习者主体要素变量作为自变量,共计21个变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