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大利的歌

基大利的歌[1]

你认不出我们了吗?

我们是“隔都”[2]的绵羊,

被修剪了千年,沦为受害者。

我们是裁缝、誊录员和合唱队指挥

凋萎在十字架的阴影下。

如今我们知道了森林里的路,

学会了射杀而我们却在靶子上。

若我不为我,谁人为我?

若不如此,如何?若非此时,何时?[3]

我们的兄弟已升上天空

穿过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4]的焚烧炉,

他们在空中给自己掘一座坟墓。[5]

只有我们少数人得以幸存

来纪念我们那些被淹没的人,

为复仇和见证。[6]

若我不为我,谁人为我?

若不如此,如何?若非此时,何时?

我们是大卫的子孙,马萨达堡[7]的抵抗派。

我们每个人兜里揣着

打烂歌利亚头颅的石头。[8]

兄弟们,离开死亡统治的欧洲:

我们将一同爬向那土地,

在他人中间重新成为人。[9]

若我不为我,谁人为我?

若不如此,如何?若非此时,何时?


[1]基大利(Gedale),莱维在小说《若非此时,何时》中虚构的一位犹太诗人歌手,组成了“基大利之队”。

[2]隔都(ghetto),特指“犹太人隔离区”。

[3]此两行出自犹太《先贤篇》(Piikei Avot)里第一章第14节:拉比希列(Hillel)常说,“我不为我,谁人为我?我只为我,我为何物?此时不为,更待何时?”

[4]索比堡(Sobibor)灭绝营,位于波兰卢布林地区索比堡村附近,建于1942年3月,约二十五万犹太人在此遇害。

[5]参看诗人保罗·策兰(Paul Celan)的诗《死亡赋格》:“他们在空中掘一座坟墓。”

[6]参看《圣经·约伯书》第一章:“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7]马萨达城堡(Masada),是两千多年前犹太人在罗马人的进攻下坚守的最后一
座壁垒,抵抗失败后,城堡中的九百六十七名犹太人选择了集体自杀。马萨达
之后,犹太遗民开始了在世界各地长达十九个世纪的流浪。

[8]参阅《圣经·列王记》中大卫用石块打死巨人歌利亚的故事。

[9]参看以色列国歌《希望》中:“我们的心并没有死亡,两千年来唯一的希望:
做个自由人再次回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