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军魂,夯实党指挥枪的制度基础
军队归谁领导、听谁指挥历来是建军治军的首要问题。习主席指出,“我军政治工作实质上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前,政治工作为强军兴军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就必须在进一步强化官兵军魂意识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坚持和更加严格地落实党指挥枪的一整套制度。
1.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套制度。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制度,即坚持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支部建在连上。无论时代条件、战争形态、体制编制怎么变化,这些制度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这一系列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军委主席负责制,起定海神针作用的是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基石是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实践证明,这套制度确保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做到了“对外不让别人说了算,对内不让个人说了算”,而且越是在重大考验面前越能显现作用。当年邓小平同志讲“两个确信”(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我们的军队始终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做到这一点,几十年的考验证明军队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本质上就是基于对这套制度的高度自信。对此,习主席又强调我军历史上的“两个没有”(在我军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队伍被敌人拉过去,也没有任何人能利用军队达到其个人目的),说到底也是靠制度的作用。习主席还指出,党委制、双首长制、政治委员制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一种政治设计。对这个问题不理解或理解不正确,说明政治上还没有完全合格、完全够格。这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坚持这套制度的重大意义。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这套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才会在实践中自觉、坚决地贯彻执行它,才会在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时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2.要高标准地落实好这套制度。习主席指出,听党指挥不能只挂在嘴上、当口号喊,必须见诸行动。坚持党指挥枪的制度也是这个道理。不落实,再好的制度也没有意义。他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把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作为第一位的责任,坚定维护这套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把党领导军队一系列制度落实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完成任务全过程,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新时代落实好这套制度,首先要严格标准。部队听党指挥是有标准的,最高的标准就是对党“绝对忠诚”,即“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这个标准体现到制度上,就是要完整执行,不搞选择性落实;准确执行,不搞打折变通;细化执行,不搞大而化之。不仅要落实好根本制度,也要落实好各项具体制度规定,以及党的各项指示和要求。要坚决破除“小节无害论”,防止和纠正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工作上的功利选择,把每项制度落实到一个个具体事情上,这才叫“绝对”。其次要突出重点。在这个体系中,对于各级党委来说,重点是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落实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落实这一根本制度,着力解决习主席指出的“五个问题”(对常委会、首长办公会的区别搞不清楚的问题,当副职时要“民主”、当主官时讲“集中”的问题,把分管工作搞成了“独立王国”的问题,对双首长制存在模糊认识的问题,演习中政治委员的指挥位置不是很明确的问题),防止在执行上变形走样。要看到,这些问题都不是小事,会直接影响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落实,要从思想认识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找到解决办法。
3.要与时俱进地发展这套制度。党指挥枪的根本制度不能动,但具体制度、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却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健全完善。现在,世情国情党情军情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党的领导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这套制度。就是改革那些不相适应的具体领导方式,探索落实根本制度的有效途径。比如,有的单位按照规定编不了政委,怎么办?是不是可以考虑由军事主官或上级领导兼任的办法来解决?还比如,军旅营体制下的营级党委,事实上已经履行了团党委的部分职能,是不是可以对它的地位和职权做适当调整?等等。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党指挥枪的制度才会保持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