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网络优势,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信息化、网络化是21世纪人类避不开的时代话题,是时代性的科技产物。习主席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我们要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内容建设、表现形式创新、舆情引导、建网管网用网能力提升等为重点,持续用力、用劲、用功,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效益。
1.优化网络内容设置。网络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形式的时代化多样化、个性服务和针对性教育、主动跟进服务和促进理性思考,以及军队特色彰显和品位层次提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一是紧贴主题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紧密结合年度教育主题,让主题教育领跑,经常性思想教育及随机教育并行跟跑;要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开创开发原创频道,组织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和通讯员、特约评论员队伍撰写稿件,调动激发官兵撰稿、写博、跟帖热情,扩大原创稿件来源。二是突出特色信息。要彰显政工特色,围绕党、国家和军队中心工作设置专题,围绕基层政工业务门类设置频道,围绕年度主题教育设置栏目,用政治性强、军味浓的网络内容教育引导官兵。要体现官兵队特点,生动展示训练管理火热实践,集中展现部队官兵建设创新发展精神风貌。要紧贴官兵实际,坚持“把镜头对准官兵”“把版面让给官兵”“把空间留给官兵”,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记录官兵成长成才历程,全面展现官兵学习训练生活及时反映官兵心理需求。三是强化信息交流共享。要加大新闻传媒综合开发力度,及时采集互联网和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等媒体上最新信息、重度信息、热点信息,经过筛选、过滤和编辑后分类上网,丰富网络内容,扩大网络教育覆盖面。要加强各网站沟通协调,进一步实现互通,提高网络信息综合使用效能。
2.创新表现形式。没有好的内容,形式就失去意义;没有好的形式,内容也无法完好表达。如果没有一个适合官兵的接受方式、话语体系平台,没有一个官兵欢迎的表现形式,网上教育也难以取得效果。一是创新结构设计。采用版块化架构,概括凝练网站内容,明晰网占结构优化导航条设置,设立频道标签,突出层次重点,指引官兵导读。运用议题设置。精心设计版块头条,精心包装重点内容,精心编辑优秀文章,有效引导和回应官兵关注。二是运用多种元素。对重点内容标题采用大字号、色彩套红等,强势推荐,形成刺激强度。针对官兵注意力稀缺,容易被转移的情况,突出重要图片运用,强化视觉冲击,吸引官兵留驻,综合发挥多媒体优势,建设各类图库、文库、音库、影库,收集整理丰富网络教育资源,方便官兵想看就看、想听就听,做到学习娱乐“一网在手、音乐不断、资料不愁”。三是发动官兵参与。突出官兵感官体验、交互体验,在强军网开辟政治教育论坛、开设网络“百家讲堂”,营造“人人都是主讲人”的氛围;着眼当前敏感热点问题,定期提出时政讨论主题,积极引导官兵用理论解释解决,在思想碰撞中提升思想认识。四是激发优良传统活力。把微信公众号、手机二维码用起来,在雕像、展板、灯箱等醒目位置,张贴手机二维码,链接相关视频音频、图文介绍,让官兵“扫一扫”就能听能看能学;下力气建设网上荣誉室,抓好“微教育”平台建设,让传统的力量依靠网络的强大渗透性由“漫灌式”变为“滴灌式”,提高官兵学传统用传统的热情动力。
3.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后真相”时代的来临,使舆论往往占了上风。当前,网络越来越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一件小事可以被无限放大,一个偶然现象经恶意炒作后传递的负能量难以预料和估计,极大地影响和主导着官兵思想和行为。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主动作为。一是及时关注和掌握官兵网上思想动态。要积极运用“线上留言”、“首长信箱”、“专家答疑”、问卷调查、组织网上讨论、浏览微博、查看回帖跟帖等方式,靠近官兵不轻易敞开的心扉,倾听不随便袒露的心声,走进不自觉设防的心灵,努力把握官兵“壶底”的思想。要逐步开发并熟练掌握运用舆情智能采集系统、舆情分析处理系统和舆情信息处置系统,使之成为擦亮官兵网络思想实时监测的“鹰眼”、捕捉官兵关注热点的“军犬”、吹响第一时间联动响应的“集结号”,努力在海量信息中找准官兵的思想发源地,心理发展路线图、情绪变化走势风向标。二是加大网上涉军热点敏感问题的正面发声力度。网上涉军热点敏感问题关注度高,“沾军就热炒”现象日益突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加强网上涉军舆论引导作为重点内容,要遵循舆论传播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规律。要主动发声、抢夺先机,主导舆论场域,壮大主流声音,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最大限度挤压负面信息舆论空间。三是采取有力措施严防网上有害信息扩散。落实上网实名制和版主负责制,坚持“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上网信息的审查。坚持网络安全形势分析制度,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自我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所属官兵队伍网上信息的检查督控。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引导队伍作用,对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毒”“化毒”“消毒”“排毒”。
4.提高建网管网用网能力。当网络已成为改变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力量的时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要求政工干部在思想理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等方面实现新的转变和跨越。一是着力转变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不适应,是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障碍。有些同志满足传统教育形式不愿用网,怕出问题不准上网,怕失泄密不敢碰网。甚至有的同志把网上教育当作网下教育的简单复制和“电子版”,认为只要把网下的资料发到、粘贴、复制到网上去,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误解。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冲破陈旧观念束缚,树立网上教育新理念,在继承优良传统中不断开拓创新。二是着力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不强、信息知识缺乏、信息技术不高,是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瓶颈。有的同志用网自觉性主动性不够,有的不熟练网络技术,有的不熟悉网络语言,有的不习惯网络思维,要进一步加大学习研究信息网络知识力度,全面提高信息化素养。三是着力把握网络特点规律。对网络媒介的认识不够,发展变化趋势把握不准,是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制约。当前,网络信息传播手段渠道更加多样,网络技术更新升级更加快速,网络思想舆情形成更加复杂,官兵上网更加时尚新潮。这些都需要及时把握,深入研究,努力掌握全媒体时代网络的传播方式、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了解网络空间主客体关系的新特点,理解网络信息传播交流对官兵思想心理、行为方式、话语形态的作用机理,把网上教育抓得更加主动、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四是着力提高网络组教能力。组教能力不足、办法不多,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短板。“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努力做到会开展网上思想调查、会进行网上备课授课、会搞好网上讨论引导、会组织网上学习活动,成为“四会网络政治教员”,当组织开展和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手、高手、行家里手,使我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永不关闭的图书馆、永不谢幕的电影院、永不枯竭的活水源、永不下课的指导员,不断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