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我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主席指出,军队政治工作实质上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能够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是我军政治工作生命力之所在。然而,这种创新必须建立在对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军队政治工作必须继承优良传统,不继承就没有前进的基础;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不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因此,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创新发展的统一,不仅是我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我军培育和形成了政治工作一整套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作风,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坚持围绕党和军队中心任务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坚持官兵一致、发扬民主,坚持实行自觉的、严格的纪律,坚持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等等。这些优良传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内容,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克敌制胜的法宝。从我军实践来看,我军之所以能够把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队伍建设成为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创造出建设军史上的奇迹,靠的是政治工作;我军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不畏强敌,艰苦奋战,创造出战争史上的奇迹,靠的是政治工作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够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许多执政的共产党纷纷垮台的情势下岿然不动,创造出国际共运史上的奇迹,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正因为如此,习主席指出,我军优良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情况如何变化,都不能丢掉,否则军队就会变质,就不能称其为人民军队。

实战化训练是当前部队训练的显著特征和本质要求。习主席反复强调,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要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切实提高军事训练的实战化水平。所谓实战化训练就是按照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在近似实战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训练,反映了军事训练的根本属性,是衡量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本质是按实战要求训练,按训练去实战,使训练与实战达到一体化;其基本要求是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把实战化贯穿渗透于军事训练全过程各领域;其根本目的是生成和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确保有效履行我军使命任务。

对我军来说,实战化训练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在革命之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打仗中学会打仗的,我军之所以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战争中学习的结果。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时期的和平状态使一些官兵产生了错误的幻觉,认为我国不可能发生战争,“和平兵”“和平官”思想有所抬头,一些部队在训练中出现了“练为演”“练为看”的现象。“国不可一日无防,军不可一日无备”,思想上的“马放南山”,有时比现实中的“刀枪入库”更可怕。回顾人类历史,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相对短暂,扑面而来的多是刀光剑影,充斥于耳的往往是鼓角争鸣,敌人很可能是在你最没有想到的时间,以你最没有准备的方式,发起攻击,抢占主动。我们一旦思想上麻痹大意,必然要在战争中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新时代,推动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就必须把战斗力标准在政治工作中牢固立起来,强化政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走出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的怪圈,按照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探索政治工作服务保证战斗力建设的作用机理,把政治工作贯穿到战斗力建设各个环节,融入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切实把实战化训练的要求落实到政治工作中,铸牢官兵实战化训练理念,始终保持我军强大的战斗力,确保我军能打仗、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