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习引领,提升全面素质

(一)坚持学习引领,提升全面素质

习主席反复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进入新时代,习主席不断“劝学”“促学”,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加强部队“三型”党委建设,就是要把好学之风吹到各个岗位,渗透到各项工作,贯穿于各个环节,进入思想,进入末端,就是要着眼培育部队 “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坚持以学习为牵引,打牢官兵思想根基,持续激发官兵投身强军兴军的正能量。

1.树牢学习理念。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习主席再次强调,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的法宝,也是习主席长期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反复阐述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在当前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利益趋于多样、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时代背景下,要把抓学习作为坚定官兵理想信念的战略工程来看待,从深层次激发官兵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勤于学习的行动自觉。

一是强化“学习是责任”的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学习是每一名军人胜任岗位的现实需要,是个人成才建功的最佳途径。从当前大局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蓝图已经绘制,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号角也早已吹响,但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告诉我们,前进路上机遇与风险同在、挑战与困难同行,每一名革命军人只有牢记职责,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才能适应新的使命任务要求;从部队建设来看,随着部队使命任务的拓展,部队战斗力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加现实和紧迫,每一名官兵只有认清学习是尽职履责、生存发展、完成工作的第一需要,才能真正做到“学习好、工作好、成长好、发展好”,“只有学习好才能服务好,才能有创新”;从履行职责来看,只有把学习当成一种工作常态、生活习惯,才可能在完善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中,达到思想上有所升华、能力上有所提高、工作上有所创新。

二是强化“学习是能力”的理念。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新创造新发明层出不穷,需要我们每个人学习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如果停留在自我满足中不学习、不充电,势必被这个时代和社会所淘汰。要紧跟形势任务,把学习摆上位,像打仗一样抓学习,视抓学习如备战,尤其在当前部队工作任务重、实战化标准高、工作作风要求实的情况下,各种新问题、新矛盾考验着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水平。要瞄准素质短板,始终心怀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来坚守、作为工作需要来践行、作为生活态度来追求,不断提升思维层次,夯实履职能力。要针对部队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在学与思、学与用、知与行的结合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要结合本职工作和任务实际,学最有用的、学最急需的,熟悉掌握联合作战、一体化指挥、兵种战役和信息化等军事基础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紧紧跟上部队变革发展的脚步。

三是强化“学习是追求”的理念。引导广大官兵自觉端正对学习的看法和认识,激发官兵的学习内动力,把“学习是一种负担”变成为“学习是一种快乐”。要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心怀本领恐慌,始终把学习摆在首位,作为自己分内的事情、必修的功课来完成,同时要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防止学习只为装装样子、装饰门面、应付检查等现象,在结合工作实际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遂行各项任务的能力素质。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部队建设需要来抓学习,不断增强官兵适应岗位需要,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自觉性。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在新时代抓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督促他们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时间上,从阶段性的集中学习转变为贯穿工作全过程、全阶段的终身学习,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人生乐趣,自觉变压力为动力、化责任为担当,在自我滴灌、自我造血中提高质效。

四是强化“学习是制度”的理念。要严格落实各项学习制度,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以模范的形象带动官兵学起来,形成“重视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习成为一种新常态,进而在学习中提高思维层次,在思考中增强素质本领。要落实学习检查制度,通过点名考勤、缺课补课、互动问答等形式,检验官兵学习效果,确保学习内容、时间、人员和效果的落实,尤其要采取定期审阅与随机抽查的形式,对所属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激励大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习不流于形式,不流于空谈。要定期对学习书目、掌握的基本内容、学习资料的积累等情况进行考评,通过考核帮助官兵强化学习意识,达到以考促学、以学促用的目的。要组织官兵围绕学习中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和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部队建设发展的实际,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使官兵在学习中提高思维层次,在思考中增强素质本领。

2.坚定政治信念。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和军情的深刻变化,加强部队“三型”党委建设,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筑牢官兵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最关键的是要增强学习“含军量”,对部队官兵来讲,就是要把坚定政治信仰、优化知识结构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一是把政治信仰立起来。“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建军之魂。”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把永葆我军政治本色放在第一位,确保听党指挥的根本要求贯穿部队建设始终。要把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作为第一位责任,把党领导军队一系列制度贯彻到部队建设各个领域和完成任务全过程,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确保部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带头强化领导干部使命责任意识,自觉站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中审视和把握部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尤其对涉及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搞好分析研判,力争主动发声,把官兵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形势的科学判断、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培养一批熟悉党史军史和党的创新理念的理论教员、骨干队伍,针对不同层次的官兵设置学习内容,教育引导官兵从政治上观察思考问题,从意识形态视角来把握问题,尤其在当前国外形势瞬息万变、各种思潮错综复杂的新时代,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二是引领正确舆论导向。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趋向于浅阅读,知识传播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加之网络上各类信息鱼龙混杂,“标题党”的断章取义,网络推手的唯利是图,跟风者的人云亦云,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面对部队官兵思想行为进行影响渗透。尤其是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大肆进行思想文化、网络舆论渗透,企图实现政治“转基因”的大背景下,要结合重大事件发生、重大政策出台、重大利益牵涉,借助央视新闻频道、军网微博等实时主流媒体,用主导性意见抢占官兵第一认知制高点,赢得掌控舆情的主动权。要积极倡导网络“七条底线”标准,加强正面宣传,利用形式多样的漫画、动漫、视频等,加大党的创新理论、改革开放成果、政策法规制度宣讲力度,引导官兵坚定对党忠诚的信念、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对人民军队的信任。要坚持对网络谣言“零容忍”原则,对官兵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既讲清“是什么”又讲清“为什么”,既讲清“怎么看”又讲清“怎么办”,引导官兵社会情绪、社会心理朝着积极健康方向发展,并对恶意攻击、歪曲造谣的涉军言论第一时间进行清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网络空间清朗干净。

三是强化党性原则。“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要按照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立起来”的要求,大力提升思想政治领导的公信力,在改造主观世界、提升精神境界、推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激发官兵投身强军兴军的正能量。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在事关方向、事关原则的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和关键时刻旗帜鲜明,自觉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权威。要严格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军要求,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实现作风和风气的根本好转。领导干部要确保政治忠诚,不断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在政治信仰、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站位、政治纪律等方面不断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增强政治智慧,涵养政治觉悟,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真正做到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以实际行动团结带领官兵为实现强军梦而共同奋斗。

3.提升能力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体,它不断地吸引知识,转化并产出新知识。组织处理知识的能力决定了组织的竞争实力。“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加强部队“三型”党委,要把领导工作、领导学习与推动部队建设联系起来,通过创新学习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官兵全面素质,进而提高部队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是创新学习模式。《数字经济时代》一书的作者塔斯考特提出:未来的领导是领导学习。从目前情况下,主要有以下三种学习模式:团队化学习模式,是组织成员围绕本职工作和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进行的一种适应性学习方式。它不是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而是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共同学习、互相讨论、交流看法,达到共同提高的过程。要采取课题牵引的方式,有组织、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头脑风暴式”团队研讨,让官兵在积极参与中互相学习、在共同协商中整体提高、在知识互补中提升素质,进而增强党委的凝聚力、团结力、战斗力。个性化模式,核心是创新、超越,实质是科学引导官兵通过个性化来实现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发展,最终以个人超越来带动周围的人发展进步。对每一名官兵来讲,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是未来战胜竞争对手的“必杀技”。网络化模式,网络学习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且易于加快知识更新、解决工学矛盾、实现全员学习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要积极倡导全员参与,改变以往单纯的“读”“听”和“看”,向“个性表达”“互动探讨”和“实时分享”发展,让部队官兵不再是浏览、阅读和寻找信息的“观望者”,而是积极参与者。比如“军网微博”“在线咨询”“专题论坛”等,它是促使官兵理念更新、思维碰撞和认知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是优化知识结构。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涌现,对部队“三型”党委建设而言,最紧迫的任务是紧贴部队现实需要、立足官兵岗位需要,不断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升全面综合素质,增强完成遂行各种军事任务的能力。一般来讲,包括三个板块的学习内容:一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军事基础理论、法律知识等方面,它是构成整个知识结构的“地基”,是一个人干好工作的看家本领。二是专业理论知识,包括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现代战争和作战理论,它是知识结构的“支柱”,只有研究任务、研究战场、研究对手,才能做信息化战场的“明白人”。三是可迁移性知识,包括历史学、文艺理论、心理学、思维科学、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它是知识结构的“房顶”,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和人生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的容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任何一项工作干不好,都会影响整个部队建设,每名官兵只有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过硬,力争补好短板,才能成为部队建设的多面手。

三是提高文化素养。针对部队官兵成分结构的新变化、文化需求的新特点,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和错误思潮对官兵思想作风的影响,积极做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引导官兵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着眼官兵成长成才需要,紧贴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文化发展为了官兵、文化发展依靠官兵、文化成果惠及官兵,依靠官兵的智慧和力量推动部队军事文化的繁荣发展,让官兵共享健康丰富、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的文化生活。要针对部队官兵的思想行为特点,把培育战斗精神作为战斗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贯穿工作任务中,比如在主题上体现担负使命特征,在内容上契合军事训练节奏,在风格上反映军人忠肝义胆,使部队战斗文化真正具有“军味”,充满“虎气”,让官兵在环境熏陶、思想启迪中自觉转化为尚武、精武、练武的文化自觉和实际行动。要积极适应部队青年官兵特点,大力建设政工网,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通过开设学习论坛、DV广场、动漫地带等栏目,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把网络打造成学习教育的大课堂、精神文化的新空间、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情感沟通的连心桥,真正使之成为战斗力建设的倍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