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工作对象不相适应。兵员成分发生深刻变化,但政治工作理念与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多元性还不相适应。由于受传思维模式影响,政治工作的一些理念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在本质认识上存在“偏”的问题。比如,面对大学生干部、战士越来越多,有的单位不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看待他们,片面地认为他们出校门进营门,不懂部队,不会带兵,有的甚至说大学生干部“看着愁得慌,用着闹得慌,放着闲得慌”。在培养模式上,还存在“一锅煮”的现象,用单一层次的内容去教育培养多层次身份的官兵,用统一指标去要求不同追求的官兵,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2.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信息时代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但政治工作方法手段与官兵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信息时代的开放性催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的灵活性。但从当前现状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比较单一、手段比较落后,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一些单位还在延续“我讲你听、我写你记”的“家长式”“填鸭式”说教方法,网络、媒体、文化活动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还不够高,虽然都建立了阅览室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场所,但投入利用率比较低。政工网进班排后,官兵对政工网的运用还是停留在看看电影、打打游戏、听听歌曲等娱乐功能上,没有将即时高效、平等互助的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做思想工作时仅仅停留在“面对面”交流,没有“键对键”切磋,没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传媒手段延伸拓展。对热点敏感问题关注不够。在一些热点、敏感问题的解读上,仅仅依靠政工干部,不是讲得不深不透就是隔靴搔痒。在教育内容上照本宣科,没能够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参观见学、邀请专家辅导等方法还没形成机制,对地方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还不够大。
3.与政绩观要求不相适应。价值观念碰撞更加激烈深刻,但政治工作价值取向与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求还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风气建设不断深入推进,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已经成为共识,但盯着位置干工作,片面追求政绩的问题在部分单位和少数干部身上还有所体现。主要是:唯上唯书,教条僵化。习惯于当“传声筒”“中转站”,上级怎么讲自己也怎么讲。主要表现在把特定条件下的做法当作优良传统来维护,把一时管用的招法当作长期有效的办法来执行。比如,有事没事搞整顿,官兵疲于应付;有的工作刚刚布置,上级的指示精神还没有吃透,过程还没有搞完,就急于出结果,不按规律办事,本该做实的工作却做虚了。政治工作绩效如果不是按照战斗力的标准衡量,必然会脱离练兵备战的中心任务,那样将会给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工作本身带来极大的损害。
4.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法制化进程逐步推进,但政治工作制度机制建设与面临的客观形势还不相适应。反映的比较集中的主要有:评估标准不够量化。现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检验评估标准,还是依赖“听汇本、翻本本、查记录”等传统办法,大多是概略评估、定性评估,缺少类似《军事训练考核大纲》这样权威的、量化的检验评价标准。对一些突出问题解决办法不多,比如,旅营体制部队干部的生长“瓶颈”问题,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难度越来越大问题,等等。
5.与作风要求不相适应。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热衷于“拿来主义”,懒人主义作祟,一说起搞创新不是立足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搞研究、找对策、求突破,而是想着怎么样省劲就怎么样来,过一关是一关。有些基层单位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教案课件用几年,虽然质量也不差,但是官兵“年年都上一年级”;有些单位,教育资料一大堆,跟自己有关的寥寥无几,导致教育效益严重打折扣。有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凭的是“突发奇想”,缺乏生根发芽的“土壤”,往往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不管客观条件,不看实际需要,不顾官兵意愿,今天提个新口号,明天搞个新动作,于是创新也就成了拷贝,美其名曰“借鉴”,或照搬照抄,或改头换面,或东拼西凑,等等,手法千奇百怪,把别人的成果占为己有,结果创新成了“四不像”。
6.与工作目的不相适应。为了图好看,争彩头,能够博得上级领导机关的“一笑”,一味地追求新、奇、特,注重的是形式,翻新的是花样,而不是着重解决教育质量问题。对此,一些单位往往抛开工作实际、无视工作实效,一味地标新立异,求新奇、求独特,把出了多少成果当硬指标,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当作了软指标。注重上级要求的大项教育,忽视与官兵联系紧密的经常性思想教育;有些教育活动还没开始,经验材料先写出来了;用配合活动代替理论灌输,一次教育有“讨论辨析、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读书征文、影视心得、参观见学”等数项配合活动,盲目追求“亮点”,课堂教育“主阵地”时间被配合活动挤占的现象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