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思想认识,增强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

认识的高度决定落实力度。政治工作部门和政工干部都要深化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政治工作部门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四种思维定式。政治工作部门指导部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因为观念思路难以拓展,指导过程中缺乏科学调查分析,使基层工作陷于忙乱,相互冲撞而内耗了教育效果。因此,增强政治工作部门面对面指导部队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科学性,需要突破“四种思维定式”。

(1)要突破“事无巨细,就等于落实到位”的思维定式,坚持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力量开展教育。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实践表明,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未必靠近机关越近的单位教育就越好。这说明政治工作部门费力不少,收效不高。事无巨细看似对基层部队积极负责,实则反而干扰了基层,阻碍了基层能动性的发挥。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部队许多工作最终靠基层落实,如果教育安排过细则束缚了基层的手脚,反而产生内部冲撞内耗,形成下级依赖上级,基层依赖机关的不良循环。因此,政治工作部门真正落实到位不是事无巨细,而是把落实放在如何提高基层教育主观能动性上。首先,要抓住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一个是要抓住层层领导、级级负责的环节,另一个是要抓住关键部门,切实发挥党支部统领基层教育的关键环节,第三个是要抓住关键教育者,不断提高其素质环节。抓住了这三个环节,就能形成发动群众教育的良好体系,这样也就抓住了政治工作部门提高基层教育主观能动性的重点。其次,正确放权,科学指导。旅(团)要发挥基层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同样要正确下放基层的灵活教育权。最后,减压增效,建立合理的指导程序。减少指导的随意性和一些对基层教育干扰过多的事务性工作,要形成正规的教育秩序、规范的指导程序、恰当的时机、合理的程度等科学性指导体系,建立科学的制度。

(2)要突破“一人有病,大家吃药”的思维定式,坚持指导过程中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事物的发展有其必然的规律和联系,问题的形成和出现也必有其特殊原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必须”》中明确,要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不搞上下一般粗、不得一锅煮。“一人有病,大家吃药”,看似具有普遍预防作用,但不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每个人实际情况不同,因此,一人有病,大家预防,预防不一定吃药。关键在于政治工作机关和政工干部要提前预防,对症下药,首先集中力量把病治好,先打歼灭战然后再预防。在治的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出规律,在特殊中发现共性问题,在共性中找到特殊性,进而进行预防。一是既要见病下药,又要见微知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出现的问题单位要具体对待,找准了问题所在自然就有了解决的办法,见微知著少用一贯、长期不坚持,而要真正挖根寻源,找出引起问题最原初的事情,然后分析过程,政治工作机关在指导帮助基层掌握了这个本领,就会避免类似的许多问题的发生。二是集中力量逐一解决。问题在于解决干净,不留后遗症,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减少问题解决的层次,提高解决的准确度。三是倡导良好解决问题的风气。针对基层教育过程中不敢暴露问题的心态,政治工作机关要做表率从上到下形成良好的风气,即公正客观地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打乱棒。及时总结经验并建立相应的经验库,逐渐地找出规律,及时有效指导解决带有倾向性和普遍性的教育问题。

(3)要突破“只要创新就能搞活教育”的思维定式,工作聚焦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打牢官兵思想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但如果我们不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而只注重新思路、新点子,一年一个新花样,一个领导一个新思路,最终只能是花样不断翻新,但根本问题解决不了,也就很容易忽视提高经常性思想教育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之基层官兵的流动性和思想变化的复杂性。因此,必须下长功夫和苦功夫,把创新的基点放在提高经常性教育的选题上,比如如何打牢官兵的思想基础上。战士中发生的政治性问题往往比较少,大多数都是因为思想基础不牢靠造成的,而打牢思想基础绝非一日之寒,从表现上看教育经常搞,但人还是一个样,实则思想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夫活,不是靠一两次教育便能解决的,重要是在点滴教育间潜移默化。注重经常性教育质量的提高,应该放在政治工作部门指导创新的议事日程上。经常性思想教育更要讲科学性,经常性不是随意性、随便性,看似不经意实则是教育者用心良苦,因此政治工作部门在指导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总结好的做经常性思想教育的方法,在打牢基础上创造新方法,克服标新立异,追求新奇的思想误区。再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的环境,引导大家把目光聚集到提高教育质量,打牢思想基础上来,树立坚定不移日积月累的创新的意识,切实克服功利主义思想。

(4)要突破“教育者是官,受教育者是兵”的思维定式,广泛开展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大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向活动过程。政治工作部门在指导基层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避开“教育者是官,受教育者是兵”的教育误区,畅通受教育者信息反馈通道,从中发现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指导基层成立教育信息反馈小组,定期从那里收集教育情况,并进行定期评价。二是变受教育者为教育者。比如,旅(团)层面,成立士兵典型教育小组,经政治工作部门把关审查后,组织到各个单位现身说法,教育战士;在营连层面,可利用理论骨干、思想骨干等成立士兵“自教”小组,设立“士兵讲坛”,让战士上讲台当主角、做教员,或以小组为单位,让战士讲兵言、用兵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三是透明化教育。让教育者、受教育者进一步明确教育目的、教育形式方法、教育内容及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增进教育者、受教育者双方的相互了解。四是适时开展讨论式教育。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互动式大教育观,比如政治工作部门结合年度主题教育、国内外敏感热点问题及倾向性问题适时组织官兵大讨论,发现官兵的思想闪光点,并及时收集具有代表性、典型的教育讨论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不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方法的具体运用还要根据实际而定。只有政治工作机关在具体指导过程中遵循双向互动的教育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互动性。

2.政工干部要树立五种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影响教育指导思想,进而决定教育实效。从基层思想教育实践看,一些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1)牢固树立“硬指标”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军魂意识,提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理论虽然是思想上的“软”力量,但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就能变成物质力量”,一经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并赢得最广大官兵的信服,就会变成“硬”的物质力量。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可有可无的软指标,认为教育效果不像军事训练的“米、秒、环”那样清晰可见,抱着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的态度,那么当部队面临严峻考验时,这种弊端就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古今中外,因信念忠诚导致丧师亡国的例子屡见不鲜。战斗力标准树不起来,落不下去,部队会吃败仗,思想政治教育的“硬指标”观念确立不起来,战争尚未打响,就败局已定。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硬指标”观念,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死生之地,不可不察”的关键领域,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紧迫意识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慎重心态,勇于担当起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2)牢固树立“内动力”观念。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广大官兵,教育最终效果要依靠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去实现,科学组织、形式新颖只是必要条件,是促进教育实效的外因。教育目的是改变人的思想,而触动思想是并非易事。人非生而知之,是学而知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往往经历“不得不做”“体验成果”“情感认同”三个阶段。现实中,第一个阶段的“不得不做”往往被教育者所忽视,甚至成了一种“忌讳”,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客观规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同时,要敢于与受教育者固有思想做斗争,常态化灌输党的创新理论,让受教育者先体验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进而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3)牢固树立“真思想”观念。习主席指出,要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真”是开展教育的力量所在,只有“真”,才能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髓要义和无穷魅力。要善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强军思想廓清是非,解疑释惑。要直面问题,不忽悠人、不糊弄人,同官兵坐在一条板凳上平等交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探讨办法解决问题。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客观、全面、真实地分析官兵所疑所惑,不搞“假大空”的东西。苏联解体后,有的士兵曾经这样说:“他们假装关心我们,我们假装保卫他们。”结果表面强大的苏联亡党亡国,可见“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巨大力量。

(4)牢固树立“动态化”观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年搞教育,年年人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每个新接触的官兵,都是崭新领域,要提高思想认识,悉心培育,避免产生“教育年年搞,年年就那样”的敷衍心态。要把最新事例融入教育中,坚持常讲常新,做到常听常受益。人的思想处于不断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伴随着正负能量的博弈和消长,把教育效果寄托于一劳永逸是一厢情愿。官兵受到负面思想影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节和排解,长久积压,量变必然引发质变,最终导致思想“滑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对官兵思想“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用真理的阳光驱散官兵的思想雾霾,树起全时空全过程的“防护伞”。这就要求教育者牢固树立“动态化”观念,不断侦察官兵思想变化之“敌情”,不断研究制定“对策”,运用有效手段,保持主动,赢得胜利。

(5)牢固树立“综合性”观念。人的思想变化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任何一种形式单打独斗收效都很有限,时效性也得不到保持。要通过课堂教育灌输、集中学习整顿、群众自我教育,引导官兵学习科学理论、灌输先进思想,在自觉参与、相互启迪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通过新闻舆论引导、典型激励警示,积极开展网上学习交流,增强先进思想影响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宣扬先进典型事迹,形成奋发向上的军营氛围;通过军营文化熏陶、仪式庆典激励,营造健康向上的军营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染力。要牢固树立“综合性”观念,不局限于“三板斧”“一招鲜”,要有“七十二般变化”,坚持从实际效果出发,根据不同内容和客观条件灵活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