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根本职能和形势战备教育,不断强化官兵战斗队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战化训练能不能开展起来、落实下去,首先取决于思想观念更新的力度、思维方式变革的广度。大力推进实战化训练,必须破除思维定式,把官兵思想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坚决破除和平积习,破除以传统战争眼光看待信息化战争的陈旧思维,破除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的消极安全观,把实战化训练理念转化为官兵的自觉行动。为此,必须把政治工作着眼点放在夯实官兵思想根基上,切实加强部队根本职能和形势战备教育,不断强化官兵战斗队意识。
1.要强化职能使命教育。军队是执政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其职能使命决定了自身必然为打仗而存在,换言之,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我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担负过多种职能,但不管时代与条件如何变换,军队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变。毛泽东在1949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曾指出:“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我们的军队还是一个战斗队。对于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误解和动摇。”正因为如此,我军《内务条令》的军人誓词中强调,军人必须“时刻准备战斗”“誓死保卫祖国”。然而,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长期和平稳定环境,部分官兵真练实备意识树得不牢,当和平兵、做和平官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而市场经济深化带来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又给官兵带来思想困惑,间接影响了练兵动力。为此,军队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着力解决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等根本性问题,培养军事职业精神和战斗队思维方式,随时准备用军事手段捍卫国家利益。引导官兵紧紧围绕“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战斗队”思想。同时,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部队基础教育,规范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结合重大纪念活动强化民族屈辱和战争创伤的历史记忆,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强化练兵价值认同,深入开展爱军精武活动,典型宣传、表彰奖励、政策待遇等向训练一线倾斜,营造练兵备战的浓厚氛围。当然,强化时刻准备打仗的思想并不等于要搞侵略扩张。正如习主席指出的那样:“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局势,我们只有丢掉幻想,不断强化我军随时准备打仗的意识,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才能实现有效威慑,在战争来临时才能做到决战决胜,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的力量保证。
2.要强化形势战备教育。当前,和平发展是世界的主流,但远未到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联动效应明显。习主席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我们看到,西方国家不愿看到中国走上世界强国的位置,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民内部矛盾也处于多发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同时,我国有漫长的边防线和海岸线,同周边多国存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这不仅对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提出重大挑战,也给一些外部势力插手干预提供了可乘之机。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我国所面临的复杂而特殊的安全形势,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历史经验表明,忘危则危将至,忘战则战必败。人民军队的使命,一头连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一头连着家国河山。作为军人,必须时刻绷紧打仗这根弦,肩扛打赢这座山,等待出征这道令,不断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