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战斗力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的重要保证
战斗力是军队打赢战争的决定力量,也是衡量军队建设与改革质量的基本依据。军事领域的各项实践活动,包括建设、改革与军事斗争准备,等等,其具体标准可以不尽相同,但共同的根本标准只有一个,即战斗力,这带有基础性和支配性。军事领域实践集中到一点,就是战斗力建设与运用的实践;军队维护人民利益的最高体现,就是以强大战斗力提供坚强安全保证。把战斗力作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是军事领域坚持实践标准的本质体现,是军队坚持根本宗旨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在讲到军队体制改革时明确提出“军队就是提高战斗力”,明确了军队改革的目的和本质就是提高战斗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战斗力标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衡量得失、检验成效。
习主席强调指出,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强调战斗力标准,是有效履行我军根本职能的要求,也是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之中,这是我们在工作指导上需要把握的一个带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使各项改革同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向和要求一致起来,提高改革筹划和实施的科学性。这些重要论述,鲜明体现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本质要求,对于用战斗力标准统一改革思想、凝聚改革共识,衡量改革得失、检验改革成效,保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历史上,“胡服骑射”的改革故事对我们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挽回军事上被动挨打的局面,决定在全国推行《胡服令》:脱下中原人的长袍,穿上匈奴人的紧身衣服。由于服装的改变,将士们打仗少了许多束缚,令学习骑射、放弃战车,以及作战方式的改变水到渠成,最终造就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部队政治改革创新的落脚点在战斗力。试想,赵武灵王的《胡服令》如果不能落到战斗力上,只是进行“形”的改变而不在对接战场上下功夫,最终这项改革只可能成为一场改变服饰的“时尚秀”,绝不可能为强军图存增添半点薪火。政治工作必须要保障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否则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习主席强调,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军魂教育,不断提高官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能力,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抓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培育战斗精神、培养战斗作风突出出来。军队政治工作要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强调要注重根据新的形势任务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习主席指出,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军队政治工作既要坚持根本原则制度和根本作风方法,又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政治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