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战斗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组织领导层面是主要原因。从组织领导上看,抓战斗精神培育存在认识不高,要求不严和方法不多等问题,是影响基层官兵战斗精神培育效果的主要原因。组织领导职能发挥好坏直接影响着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少数基层干部骨干对于战斗精神培育存在认识不足、要求不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对当前台海严峻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台海必有一战”的紧迫感;二是仅仅把战斗精神当作日常训练工作的“副产品”,没有结合当前形势任务把战斗精神培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地位;三是战斗精神培育标准与未来信息化作战中肩负的使命要求还有差距。思想不够重视,要求不够严格,导致部分干部骨干在抓战斗精神培育方面缺乏积极动脑的创新精神,方法比较单一老套。我们在基层了解到,一些干部骨干一提到战斗精神培育方式方法问题,大都是看看影片,搞搞教育,写写体会的“老三样”,缺乏把战斗精神培育贯穿到各项工作任务中去的有效手段,大大制约了培育效果。
2.官兵个人层面是内在原因。从官兵个人上看,兵员成分多元化,入伍动机多样化和家庭因素的后拉力,是影响基层官兵战斗精神培育效果的内在原因。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军营兵员成分趋于多元化,官兵入伍动机趋于多样化。有的青年选择入伍当兵只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顺便学点技术、找找跳板,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当兵打仗。据某合成旅新兵入伍调查统计显示,两年来的752名义务兵中,有396名同志都是迫于就业压力,为今后生活谋出路,占52.7%;有258名同志因为闲在家里没事做,家长管不住等其他原因,占34.3%;只有98名同志是为保家卫国尽义务,仅仅占13%。显而易见,在战斗精神培育方面,大部分战士往往受到家庭因素的拉力影响,而且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影响呈上升趋势,这些都势必对未来信息化作战中官兵战斗精神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3.培育环境层面是外在原因。从培育环境上看,世界几场信息化局部战争的影响及我国长期的和平环境,是影响官兵战斗精神培育效果的外在原因。国外局势和国内环境共同构成了官兵战斗精神培育的大环境,对部队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有很大影响。从国外来看,近几年爆发的几场信息化局部战争战争,多为网络战、信息战、数字战,官兵已经很难从战争中捕捉到交战双方捉对厮杀、腥风血雨的场面,不少官兵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是否还需要传统的战斗精神?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发扬战斗精神?这些都是影响作战部队官兵战斗精神形成的突出疑虑。从国内来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尽管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提升军事职业吸引力问题,专门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并相继出台很多优惠政策,但受长期和平环境特别是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军人职业的优越性和社会地位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有的认为当兵“干得多,挣得少”,不值得;有的认为当兵不打仗,没价值,等等,这些错误观念降低了官兵对军人职业的自豪感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给部队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4.风气建设层面是重要原因。少数单位的风气建设不够纯洁,是影响官兵战斗精神培育效果的重要原因。部队风气不好,官兵就会有怨言,工作就没有动力,就不能凝聚力量抓工作、搞建设。一个单位的风气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军事训练光训兵而不训官,战士就会想:打仗会不会也是干部不上光让战士上,干部躲在后面让战士冲?再比如个别单位立功受奖、军士选取套改风气不好,战士就会想:我累死累活拼命干,选改军士、入党、立功的时候领导会不会想到我?但凡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事都关乎风气建设,而基层部队的风气建设,包括用人也好用权也好,基层干部如果不带头,不率先垂范,就会导致官兵奉献付出了,却得不到组织的认可和相应的回报,消磨官兵的意志和进取心,从而影响到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