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格军事训练中锤炼

(三)在严格军事训练中锤炼

军人的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艰苦训练“训”出来的,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而是长期坚持养成的,它不是战场上的“专利”,而是融合在平时各项行动之中。一要在严格军事训练中摔打本领。克劳塞维茨指出:“战斗精神的主要来源是军事训练,军人在训练中经常经受极度的劳累和困苦,只有在劳累和困苦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精神的幼芽才能生长。”战斗精神绝不是简单的讲出来的、喊出来的,而是靠平时练出来的。“新时代的强军标兵”“时代楷模”——王锐,就是这样一名真正的强者、王者。入伍8年,11次打破训练纪录,拥有驾驶、通信两个特级和射击一级证书。每逢重大演习,打头阵的总是王锐;每次海上突击,809车都是基准车。战友们说:没有王锐打不开的防线。每次急难险重任务,王锐都是第一个站出来;每次面临危险,王瑞都能化险为夷。战友们说:没有王锐闯不过的禁区!他誓把“手中活”练成“必杀技”,他突破“专业兵”练就“全能王”,他紧跟“信息化”练出“真本事”,先后14次打破全师训练纪录,11次在军事比武中摘金夺银。这就是新时代的强军标兵,这就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战斗精神,就是要在训练、工作中,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做到“训练、工作看得出、紧要时刻站得出、生死关头豁得出”,真正当能打仗的兵、能打赢的兵。二要在规范日常养成中强化血性。有些同志认为,信息化条件下的非接触作战中,军人血性的价值已不再重要。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看看世界一流军队美、俄的做法:俄罗斯远东部队规定,士兵冬季要用雪擦身、赤臂滑雪、在严寒中露营;美军规定,新兵每周训练6天半,每天训练12小时,早晨4点半起床,午饭在训练场吃。他们尚且如此,我们何敢懈怠。我们要瞄准强敌,迎头赶上。在日常训练、野外驻训、抢险救灾中,着力锤炼官兵敢打仗、打硬仗的顽强战斗精神,培育“有苦不言苦,吃苦不叫苦”的血性品质。三要在完成大型演训任务中锤炼作风。现代战争中,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大型演训活动之所以贴近实战,其目的之一就是考察指挥员的战斗意识和思想作风,发挥人在战争中的积极因素。因此,在构架演训背景、演训环境时尽可能将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作为必备条件,任务布置上不分昼夜,困难较多,要求干部必须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要有临战的精神状态。两强相遇勇者胜,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作风往往体现的就是部队的作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大型演训活动炼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气,锤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健的体魄、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对提高部队打赢能力至关重要。只有通过高强度、高难度的军事训练,才能磨砺出不畏艰难困苦、敢打硬仗恶仗和战胜一切敌人的强大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