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后如何克服饥饿感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食量大的或1型糖尿病“三多”症状明显的病人,在最初控制饮食时,饥饿感非常明显,常常难以坚持下去。首先要让病人了解饥饿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经过治疗后病情改善了,饥饿感就会随之减轻。其次,要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认识到食量与习惯有关,减少食量无疑会感到饥饿,但只要想到一切为了治疗,也就会适应的。
解决饥饿感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1
饮食控制应循序渐进。进食量逐渐减少到每天应控制的水平,而不是由原来每天主食量1000克,一下子限制到300克,因主食量限制过快,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等,对机体不利。对这样的病人,可每周减少主食量100~200克,一个月左右即可限制到每日300克。
2
多吃低能量高容积的食品。如含碳水化合物较低的蔬菜,即黄瓜、大白菜、豆芽、菠菜、冬瓜、南瓜、韭菜、青椒、莴笋、茄子、菜花以及海藻类、蘑菇类和豆腐渣等。
3
多选用粗杂粮代替细粮。如红豆粥、绿豆粥、莜麦面、三合面(玉米面、黄豆面及白面)、二合面(玉米面、黄豆面)制作的馒头以及面条等。
4
进食高膳食纤维食品。高膳食纤维食品可使胃的排空延缓。肠运转时间改变,且可溶性纤维在肠内形成凝胶等作用使糖的吸收减慢,同时可以增加耐饥力,并可预防心血管病、胆囊炎、胆石症、便秘、痔疮、高脂血症、肠癌等并发症。高膳食纤维食物包括果胶、麦麸、玉米皮、甜菜屑、麦糟、海藻类植物等。
5
多吃苦荞麦。苦荞麦产于四川凉山地区,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丰富,维生素B1、B2、PP、E及叶绿素的含量之多是其他任何一种粮食所无法比拟的。苦荞麦内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锌、镁、铬、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而铬参与了胰岛素的代谢。苦荞麦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适用于糖尿病初期控制饮食而饥饿感明显的患者,使其可以不必为整日饥肠辘辘而苦恼,苦荞麦可以适当多吃而不升高血糖。
6
其他。每次进餐前先吃一碗蔬菜(含碳水化合物4%以下的蔬菜任选一种,少用油)以增加饱胀感,然后再进正餐。两餐之间饥饿时,可吃些黄瓜、西红柿等或采用加餐的办法。当然加餐的量是从正餐中减去的,而不是额外增加的量,也可以把菜做得淡些,以降低食欲。
7
药物。如果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减轻饥饿感,可适当服用降糖灵、拜糖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片)等以降低血糖,降低食欲。